Page 96 - 《精细化工》2021年第1期
P. 96

·86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细化工   FINE CHEMICAL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38 卷

            整体形成一个致密的块状结构。与 CN 相比,由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图 4 可以观察到,CN 溶液没有出现光亮的通
            2b、c 可以看出,OCN 和 WCN 的层状结构相对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路,而 OCN 和 WCN 溶液均出现了一条光亮的通路,
            较松散,层间出现裂缝和孔洞,片层的厚度较薄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呈现出典型的丁达尔效应。这表明通过热氧剥离法
            这说明热氧剥离法和水热反应法破坏了层间氢键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和水热反应法,CN 被成功剥离,得到的溶液具有胶
            制备得到比表面积较大、活性位较多的二维纳米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体的性质,OCN 以及 WCN 溶液中存在高度分散的
            结构。WCN 的层与层之间发生断裂,出现了明显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超薄纳米片。丁达尔现象进一步验证了水热反应法
            纳米片结构,较 OCN 更加松散,部分片层出现弯曲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制备出了 g-C 3 N 4 纳米片。
            这是由于纳米片厚度变薄造成的。因此,热氧剥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3  XRD 分析
            法和水热反应法均可以实现 g-C 3 N 4 的有效剥离,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RD 可以分析催化剂的晶体结构,判断不同催
            水热反应法效果较优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化剂的晶体结构差异。CN、OCN 和 WCN 的 XRD
                 采用 AFM 对 WCN 纳米片层厚度进行了表征,                     谱图见图 5。
            见图 3。由图 3a 可以看出,WCN 呈现出片层结构,
            在不同区域的厚度略有不同。由图 3b 可以看出,
            AFM 测量薄片的厚度约为 5.04 nm,WCN 纳米片大
            致由 14 个单层的 g-C 3 N 4 构成,这说明 CN 被成功
            剥离,生成了 WCN 的纳米片结构              [16] 。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5  CN、OCN 与 WCN 的 XRD 图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. 5    XRD patterns of CN, OCN and WCN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图 5 可见,3 种样品在 2θ=27.5°处均出现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较强的衍射峰,经过布拉格公式 d                 /(2sin ) (d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层间距,nm;θ 为 X 射线与相应晶面的夹角;λ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 K α 辐射的波长,0.154 nm)计算得到晶面间距为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.324 nm。在 2θ=13.1°处出现一个很弱的衍射峰,
                 图 3  WCN 的 AFM 图(a)及厚度分析(b)                   层间距约为 0.675 nm。根据 LI 等      [17] 的说法,2θ=27.5°
             Fig. 3    AFM image (a) and thickness analysis (b) of WCN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处衍射峰对应于 CN 的(002)晶面衍射,与共轭芳香
                 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同样可以验证纳米片的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环的堆积有关,2θ=13.1°处衍射峰对应于 CN 的(100)
            在。将 0.01 g 的 CN、OCN 与 WCN 分别超声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晶面衍射,由缩聚的三氰单元的有序排列引起。与
            于 10 mL 去离子水中得到 3 种溶液,然后用红色激                       CN 相比,OCN 和 WCN 在 2θ=27.5°的衍射峰都明
            光照射 3 种样品溶液观察是否出现丁达尔效应,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显减弱,峰位置没有发生变化,这是由于 CN 被成
            图 4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功剥离,层间堆积程度有所降低,导致结晶度下降,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形成了纳米薄片状结构所致。其次,WCN 在 2θ=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.1°的衍射峰近乎消失,表明可能是结晶度降低导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致峰强度的减弱或者是实现了层状结构的纳米薄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化,这和 SEM 及 AFM 的表征结果一致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4  Raman 分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表征制备材料中碳的晶体是否有缺陷和剥离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后材料的结构变化,对 CN、OCN 和 WCN 进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aman 光谱分析,结果如图 6 所示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图 6 没有观察到 Raman 光谱中典型的 D 峰和

             图 4  CN(a)、OCN(b)与 WCN(c)的丁达尔现象                   G 峰,这可能是由于 CN 本身具有的荧光效应在激
             Fig. 4    Tyndall phenomena of CN (a), OCN (b) and WCN (c)   发光作用下产生很强的背景值。该结果与文献
   91   92   93   94   95   96   97   98   99   100   1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