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0 - 《精细化工》2021年第12期
P. 140

·2502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细化工   FINE CHEMICAL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38 卷

            正丁醇含量的减小,总体的清洗率逐渐减小。加入
            的正丁醇可以作为煤油与 SDBS 之间的偶联剂                   [19] ,
            能够增加 SDBS 在相界面上的质量,进一步降低界
            面张力,调节界面膜柔性            [20] ,提高微乳液的增溶性
            和稳定性。固定正丁醇用量,逐渐增加 Na 2 CO 3 用量
            的过程中,微乳液体系会发生一定的相型转变
            〔Winsor  Ⅰ型→单相微乳液(Winsor  Ⅳ型)→
            Winsor  Ⅱ型〕,以蓝色符号代表 Winsor  Ⅰ型,黑
            色符号代表单相微乳液,红色符号代表 WinsorⅡ型,

            当体系为 Winsor  Ⅰ型微乳液,增加 Na 2 CO 3 用量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2   不同微乳液配方的温度稳定性实验
            油污的清洗率上升。当体系为单相微乳液时,随着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. 2    Temperature stability of different microemulsion
            Na 2 CO 3 用量的增加,体系始终为均一稳定状态,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ormulations
            动性有所下降,但是清洗率仍然保持上升的趋势,
            用 Na 2 CO 3 进一步对微乳液体系进行调节,使微乳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温度对相行为转变有促进作用,随着温度逐步
            胶束增溶能力持续增加,也增加了微乳液的稳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升高,部分配方中增溶的基础油析出,由于温度升
            性  [21] ,提高了微乳液的原油脱除效果。同时也观察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导致微乳液亲水性增加,亲油性减弱,使体系的
            到,随着正丁醇用量的增加,形成单相微乳液所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增溶量有所下降,导致部分油相析出。如图 2 所示,
            要的 Na 2 CO 3 用量减小,单相微乳液范围也减小,正                     配方 1、2、3 微乳液中表面活性剂量为 6%,最大增
            丁醇与 Na 2 CO 3 在调节相行为方面具有协同作用,增                     溶油量本身较低,随温度稳定的范围也相对较小,
            加一种药品用量可以适当减少另一种用量,但是,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 45  ℃下都发生分层现象。当温度超过 55  ℃后,
            不同低醇体系除油效果上看,两者即便是在调节相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微乳液配方 6、8 也会出现部分油相析出的现象,只
            为方面具有协同作用,也不能用 Na 2CO 3 代替正丁醇。                     有配方 4、5、7 微乳液稳定范围超过 60  ℃。综合
            2.3.3   微乳液配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情况,选择这 3 种配方进行后续的实验。
                 根据前面实验结果,分别以 SDBS 为表面活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3.3.2   温度对微乳液清洗率的影响
            剂、煤油为有机相、Na 2 CO 3 为碱性助剂、正丁醇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温度不仅会影响微乳液的稳定性,同时也会影
            助表面活性剂,通过改变各自加入量得到了 8 种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响原油的状态,在不同情况下对油污进行处理的环
            乳液配方,如表 5 所示,并以此对微乳液清洗剂进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境温度可能有所不同,需要对微乳液清洗率随温度
            行性能评价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变化情况进行探究。在不同温度下对表 5 中配方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5   微乳液配方
                  Table 5    Typical microemulsion formulations   4、5、7 清洗表面油污的清洗率进行了测定,探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温度对原油脱除效果的影响,并对不同配方进行比
                       SDBS     正丁醇      Na 2CO 3   煤油
              微乳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较,见图 3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含量/%      含量/%      含量/%     含量/%

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6        4.8      2.0      12.8
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6        6.4      1.4      12.8
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6        8.0      1.0      12.8
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8        4.8      2.0      12.8
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8        6.4      1.4      12.8
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8        8.0      0.8      12.8
                7       10        6.4      1.4      12.8
                8       10        8.0      0.8      12.8

            2.3.3.1   微乳液的温度稳定性
                 温度会对微乳液的相态造成一定的影响,由于

            在实际的应用和储存过程中会发生温度的变化,且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3   微乳液清洗率随温度的变化
            微乳液体系随温度改变会产生一些改变,所以需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. 3    Cleaning rate of microemulsion changing with temperature
            探求表 5 中 8 种配方对温度的稳定性(相态是否改
            变)。从 15  ℃开始,每隔 5  ℃进行记录,逐步增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图 3 所示,当体系温度低于 35  ℃时,随着
            至 70  ℃。每次升高温度需对微乳液重新进行振荡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温度的降低,清洗率逐渐降低;当温度为 30  ℃时,
            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使体系重新稳定,观察体系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配方 5、7 微乳液清洗率也能达到 90%左右;当温度
            温度升高是否发生相态转变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 20  ℃时,清洗效果下降明显。随温度的降低,
   135   136   137   138   139   140   141   142   143   144   1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