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9 - 《精细化工》2021年第4期
P. 39
第 4 期 曹德富,等: 电化学流体电容器的研究进展 ·673·
[8]
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。这些进步主要针对微电 电池的大小和数量)以及充放电时的电化学过程。
子产品以及电动汽车等应用场景,其中氧化还原液 二者在能量密度和储能机理上存在差异。首先,液
[9]
流电池(RFBs) 、熔盐电池(主要是 Na-S 电池) [10] 流电池将可溶解电对溶于电解液中,通过发生氧化
和锂离子半固态流体电池(SSFC) [11] 等可流动的电 还原反应进行储能,由于氧化/还原电对物质在电解
化学系统则适用于电网规模能源存储。但目前这些 液中的溶解度有限(一般 1~2 mol/L) [16] ,导致液流
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充放电速度慢(小时级)和 电池的能量密度偏低;而 EFC 利用半固态流体(浆
[8]
使用寿命有限(< 20000 个循环) 。因此,对于如 料)电极进行储能,取代了传统液流电池中的液体
大型场所的应急备用电源和公用事业的调峰或负载 储能电极,使得半固态电极中固体活性材料的“等
调平等应用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[12] 。超级电容器通过 效”溶解度高达数十摩尔/升 [15] ,突破了传统液流电
在活性材料表面形成双电层电容(EDLC)或通过在 池中氧化/还原电对在电解液中溶解度的限制,使得
活性材料/电解液界面处发生法拉第反应来存储电荷 能量密度大幅提升。其次,液流电池是基于液体电
[8]
并可快速充放电 。与锂离子电池相比,超级电容器 解液中可溶解电对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储能
的功率密度高约 10 倍,充放电速度快约 100 倍,寿 的;而 EFC 则是通过在活性材料表面形成双电层电
命延长约 1000 倍 [13] ,在解决负载均衡、削峰填谷等 容进行储能的,其电荷存储机制示意图如图 1b 所
电网稳定问题上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。但由于超级 示。在充电过程中,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迁移到电
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低(比锂离子电池低约 20 倍)和成 容器一侧的电极表面,与电极表面相反的电荷平衡
本高的问题,限制了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广泛应用 [14] 。 形成双电层,存储电荷。在放电过程中,活性材料
[8]
电化学流体电容器(EFC) 是一种新型的电容 表面双电层被逐渐去极化,释放电荷,其储能基本
器,也称半固态电容器,由德雷塞尔大学的 GOGOTSI 原理与超级电容器相同。EFC 结合了超级电容器高
课题组率先提出并实现,其结构如图 1a 所示。EFC 功率密度、较高的循环稳定性和液流电池能量密度
与液流电池的器件结构类似 [15] ,主要由中央反应室、 与功率密度独立可调的优点,并具有快速充放电的
储液罐、外部输送管道及浆料驱动装置组成,其中 能力,能够快速响应大规模和快速充放电需求和能
储能容量由电极浆液储罐的大小和活性物质的容量 源的波动与消耗的快速变化,在能源的迅速回收方
[8]
决定,而功率取决于电化学电池堆的大小(即单个 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。
图 1 EFC 的工作原理示意图(a);EDLC 的电荷存储机制示意图(b)
Fig. 1 Schematic diagrams of EFC working principle (a) and charge storage mechanism of EDLC (b)
本文从 EFC 的电极微结构设计出发,综述了近 段理解流体电极的导电机制以及电极与集流体、固
年来关于电极活性材料、电解液以及导电网络设计 体材料(活性材料、导电剂)与电解液之间的界面
等方面的研究,指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获得兼具低 科学问题将是一个重点研究方向,对未来 EFC 的研
黏度和高导电性的半固态流体电极,进而提高其电 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。
化学性能。未来结合先进的表征分析技术和测试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