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7 - 《精细化工》2021年第6期
P. 147
第 6 期 张唯唯,等: 极端酸碱 pH 偏移改善白果蛋白溶解性和乳化性 ·1209·
变化。这可能是由于 pH 变化后,暴露在蛋白质表
面的基团发生改变,影响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平
衡,从而改变表面电荷电位 [33] 。然而,在本研究
中,总体上极端酸碱 pH 偏移对蛋白带电量无显著
性影响。
注:a、b 分别为非还原条件(–β-ME)和还原条件(+β-ME)
图 5 不同 pH 偏移处理对白果分离蛋白组分的影响
Fig. 5 Effect of different pH shifting treatments on the
components of Ginkgo seed protein isolate
当白果分离蛋白电泳样品中含有 β-ME(图 5b)
时,浓缩胶内和分离胶上部的大分子聚集物完全解离
图 4 不同 pH 偏移处理对白果分离蛋白平均粒径(A) 成亚基。只有 pH 2.0 和 pH 12.0 条件下的条带与对照
和 ξ-电位(B)的影响 组差异明显,其中 pH 2.0 表现出既有条带消失也有
Fig. 4 Effect of different pH shifting treatments on the 新条带出现,说明蛋白亚基发生解聚、同时也发生非
average particle size (A) and ξ-potential (B) of
Ginkgo seed protein isolate 还原性共价重组交联。pH 12.0 在 35.0 kDa 处有条带
的消失,β-ME 作为还原剂处理白果分离蛋白,这种
2.5 pH 偏移处理对白果分离蛋白组分的影响 还原剂可以破坏蛋白质分子间的二硫键交联,将大分
为了进一步阐明 pH 偏移处理对白果分离蛋白 子聚合物解聚。其他 pH 处理的所有白果分离蛋白呈
分子结构和亚基解聚的影响,通过 SDS-PAGE 分析 相似的电泳条带。这些结果证明白果分离蛋白二硫键
白果分离蛋白降解或聚合程度。在还原和非还原条 的交联是 pH 偏移过程中聚合物或聚集物的形成原
件下进行电泳,以确定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处理的 因,同时在两极端 pH 2.0 和 pH 12.0 下,白果蛋白亚
[9]
样品中二硫键在蛋白质聚集形成中的作用 ,结果见 基也发生解聚反应。
图 5。其中,M w 为蛋白 Marker 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。 2.6 pH 偏移处理对白果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
如图 5a 所示,在非还原条件下(–β-ME),无论 在食品乳化体系中,用来表征蛋白质乳化性能的
pH 偏移处理样品的 pH 低还是高,不同 pH 处理的样 方法有很多,本实验采用乳化活性(EAI)和乳化稳
品,都有一些蛋白保留在浓缩胶内和部分蛋白停留在 定性(ESI)来评价白果分离蛋白的乳化性能。极端
分离胶的上部。与对照组相比,pH 2.0 处理的蛋白条 酸性和碱性处理均能显著改善白果分离蛋白的乳化
带变化最明显,条带弥散增宽,条纹模糊,发现新的 活性,图6A 为不同pH 偏移处理白果蛋白的乳化活性;
蛋白条带。而对照组和其他酸性条件下的蛋白条带呈 图 6B 为不同 pH 偏移处理白果蛋白的乳化稳定性。
现出相似的模式,这表明在 pH 3.0 和 pH 4.0 条件下 如图 6A 所示,因为 pH 偏移处理白果分离蛋白
白果分离蛋白没有被分解形成新的条带。由于经过处 能够形成一个界面膜,从而促进油滴的分散。与对照
理的和未经过处理的白果分离蛋白的电泳后的条带 组相比,从低 pH 到高 pH 乳化活性分别增加了
分布相似,可以看出在以上两种条件下溶解度增加的 33.8%、11.8%、30.0%、15.3%、87.3%、89.9%。可
主要原因不是蛋白质水解,而是由于蛋白分子的解聚 以看出,pH 11.0 和 pH 12.0 处理后白果分离蛋白的
造成。 乳化活性约为对照组的 2 倍,正如前所述,由于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