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4 - 《精细化工》2021年第8期
P. 84

·1578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细化工   FINE CHEMICAL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38 卷

            (BCI)越小,材料的止血效果越好,生成的凝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5    生物相容性测试
            块越紧密,BCI 可以通过不同时间段内形成血栓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5.1   细胞毒性测试
            红细胞比例来反映         [17] 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采用 MTT 法进行细胞毒性的测试              [22] ,本文所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材料全血凝血动力学的测定参照文献[18]。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用细胞为 RAW264.7 巨噬细胞。将 1×10 个/mL 的
            24 孔细胞培养板中放入 50 mg 止血材料,材料分别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细胞接种于 96 孔细胞培养板,并放置于 37  ℃体积
            为普通纱布、PK0~PK2、速即纱(另外设置空白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数 5% CO 2 的培养箱中培养,当细胞吸附于培养
            照为阴性对照组),并加入 200 μL 新鲜抗凝血液(枸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板底层且密度达到 80%~90%时,移除培养基并分别
            橼酸钠抗凝采血管采集,由志愿者提供),37  ℃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加入培养基质量 2.5%的不同止血材料(标准纱布、
            恒温培养 5、8、10、15 和 20 min 后,加入 2 mL 去                PK0~PK2)的培养基浸提液(止血膜浸提液提前已
            离子水胀破游离红细胞,共育 30 min 后,并在不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无菌处理),放置于培养箱中培养。24 h 后,移除培
            时间点取 200 μL 培养液,测量 540 nm 处的吸光度,                   养基并用 PBS(pH=7.4)清洗细胞 2 次,随后向每
            同时用酶标仪测定了实验 24 h 后培养液的 pH,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孔加入 150 μL 质量浓度 0.5 g/L 的 MTT 试剂,继续
            个样品重复 3 次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4 h。最后去除 MTT 试剂并加入
                 根据文献[19]中提到的相对 BCI 计算方法,可                     150 μL DMSO。当每孔中生成的甲瓒都被 DMSO 完
            与相同配方、其他工艺所制得的 PVA/高岭土海绵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溶解后,将该 96 孔细胞培养板放在酶标仪中,测
            止血材料的止血性能进行对比,按式(1)进行计算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定各孔在 492 nm 处的吸光度。按式(2)计算细胞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/%   (A   A  ) / A   100    (1)   存活率,其中,未加任何止血材料的空白对照设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   m    h
            式中:c 为相对 BCI,%;A h 、A m 分别为空白对照组                   阴性对照,每组样品重复 3 次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 / %   A  / A  100     (2)
            (没有加任何材料)与实验组材料在 540 nm 下的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 c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:l 为细胞存活率,%;A t 、A c 分别为测试组与
            光度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空白对照组的吸光度。
            1.4.4   凝血途径的激活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5.2   溶血率测试
                 凝血途径的激活主要是通过测量活化部分凝血
            活酶时间(APTT)与凝血酶原时间(PT)来进行                   [20] 。      止血膜溶血率的测试参照文献[23]的方法。血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液采集同 1.4.3,用生理盐水稀释 50 倍后,加入 50 mg
            APTT 与 PT 主要反映了止血材料对止血途径的激活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止血膜(PK0~PK2)在 37  ℃下恒温培养 2 h,然后
            作用,APTT 用于分析内源性止血途径的激活,PT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吸取 1 mL 样品,在 3000 r/min 下离心 10 min。取
            测试则用于分析外源性止血途径的激活,二者测量值
            越低,说明止血材料对止血途径的激活作用越强                     [21] 。   100 μL 上层清液用酶标仪测量 540 nm 处的吸光度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阴性对照为空白对照,阳性对照为 500 μL 质量分数
                 采用凝血分析仪来进行测试。抗凝猪血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 0.2% TX-100 溶液。采用式(3)计算溶血率,每
            4400 r/min 下离心 15 min,获得贫血小板血 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个样品测量 3 次。
            (PPP)。37  ℃预热 50 μL PPP、50 μL APTT 试剂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 /%   (A   A  ) / (A   A  ) 100     (3)
            50 μL 0.025 mol/L 氯化钙溶液、20 μL 静电纺丝母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   n    p   n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:h 为溶血率,%;A s 、A p 和 A n 分别为样品、
            (ML0~ML2,质量分数为 0.01%)的水溶液,并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阳性对照、阴性对照的吸光度。
            入测量杯中进行 APTT 测试。37  ℃预热 50 μL PPP、
            100  μL PT 试剂、20  μL 静电纺丝母液的稀释液                    2   结果与讨论
            (ML0~ML2,母液稀释在水中,其添加量为水质量
            的 0.01%)的水溶液加入测量杯中进行 PT 测试。每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1  SEM 与元素分布分析
            个样品重复 3 次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 PK0 与 PK2 进行了 SEM 测试,结果见图 1。
   79   80   81   82   83   84   85   86   87   88   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