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63 - 《精细化工》2022年第1期
P. 163

第 1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马天怡,等: L-精氨酸/L-赖氨酸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·153·


            可以看出,pH 对照组的溶解度(79.4%~86.0%)显                      会发生特异性结合,故可以根据 SPI 的表面疏水性
            著高于空白对照组(77.1%),这与 LI 等             [20-21] 研究结    推测蛋白质在结构上的变化。文献表明,大豆蛋白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9]
            果类似。对比样品 L-Arg、L-Lys 处理组与 L-Arg、                   是典型的球状蛋白 ,天然的 SPI 主要由亲水外壳
            L-Lys 对照组的结果,可见 BAA 还可在 pH 的基础                     和疏水内核构成,通常具有一定的溶解性。当体系
            上进一步改善蛋白质溶解度,最大达到 91.3%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引入其他小分子,尤其是 BAA 等带电性的微粒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极有可能因为体系 pH 变化、水的表面张力变化以及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与蛋白分子相互作用而改变蛋白结构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注:不同统计字母表示差异显著,p<0.05,下同
            图 1  L-Arg/L-Lys 对大豆分离蛋白溶解性(A)和浊度(B)
                 的影响
            Fig. 1    Effects of L-Arg/L-Lys on solubility (A) and turbidity   图 2  L-Arg/L-Lys 对大豆分离蛋白表面疏水性(A)和表
                  (B) of soybean protein isolate                    面巯基(B)的影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. 2    Effects of L-Arg/L-Lys on surface hydrophobicity
                 浊度可以粗略反映 SPI 的聚集情况。一般地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A) and  surface free sulfhydryl (B) of soybean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rotein isolate
            蛋白质溶液的浊度与溶解度呈负相关性,如空白对
            照组的溶解度最小,而其浊度最大。不同处理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2A 显示, L-Arg、 L-Lys 的添加 能显著
            下的 SPI 溶液浊度如图 1B 所示,3 g/L L-Arg、L-Lys              (p<0.05)降低 SPI 的表面疏水性,并且 pH 的增加
            处理过的蛋白溶液浊度显著小于其他对照样品,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也会降低蛋白质表面疏水性。GAO 等                 [28] 发现,随
            明较高浓度的 BAA 添加到体系中,能够明显降低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rg 浓度的增加,肌球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有下降趋
            白质分子的聚集浑浊程度,这种作用有利于 SPI 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势,这与本文结果一致。本研究还发现,L-Arg 处
            解度的提升。许多研究者发现,L-Arg 虽然是一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理组相对于 pH 调节组的表面疏水性下降更明显
            能使水的表面张力增大的盐,但能够显著抑制蛋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p<0.05),而 L-Lys 降低的效果不明显,说明 L-Lys
            质发生重聚集并增强蛋白质在体系中的稳定性,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 SPI 表面疏水性的降低可能源自对 SPI 所处环境
            而提升蛋白质的溶解度           [2,22-26] ;而 Lys 主要通过静电       pH 的提高,而 L-Arg 在降低 SPI 表面疏水性方面还
            排斥作用及增加蛋白的水合位点进而提高蛋白溶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增加水合位点作用。一般认为,表面疏水性的变
            性,降低浊度       [1,27] 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化是蛋白质分子结构部分展开、亲/疏水残基暴露、
            2.2  L-Arg/L-Lys 对 SPI 表面疏水性及表面巯基含                 部分分子间聚集等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本实验中,
                 量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AA 引入蛋白溶液,体系 pH 升高,SPI 球蛋白分
                 表面疏水性可以反映蛋白质分子表面疏水基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子发生部分展开,暴露大量内部的疏水性残基,为
            的分布情况,由于 ANS-Mg 荧光探针与疏水性基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适应新环境分子内的疏水基团随即发生新的疏水相
   158   159   160   161   162   163   164   165   166   167   1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