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3 - 《精细化工》2022年第10期
P. 53

第 10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克勤,等: 3D 打印气凝胶的研究现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·1987·


            蔽  [7] 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。自 1931 年二氧化硅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进行调控,从而达到调整 3D 打印气凝胶的吸附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9]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8]
            (SiO 2 )气凝胶 首次出现以来,金属氧化物材料 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传质和导电等性能的目的,使其可以被应用在各种
                     [6]
            碳基材料 、有机聚合物材料              [10] 、无氧陶瓷材料     [11]   特殊场景中     [14] 。本文对 3D 打印气凝胶的发展进行
            等都已经被成功制成了相应的气凝胶。但是气凝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了梳理和总结,介绍了可用于气凝胶制备的 3D 打
            的低密度和低强度大幅度限制了气凝胶的后加工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印技术,并阐述了 3D 打印气凝胶的种类以及它们
            可操作性。并且气凝胶的传统制备方法通过在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可能应用方向和领域,同时对其未来发展的机遇、
            的模具中制成凝胶,再经过固化、干燥处理(常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挑战及如何助力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展望。
            干燥、冷冻干燥或超临界干燥)除去液体组分形成
            气凝胶材料      [12] ,导致制备具有复杂形状的气凝胶材                   1   基于气凝胶的 3D 打印技术
            料通常需要定制对应的模具。这种方法价格昂贵也
            不够环保,不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,因此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 2015 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 ZHU 等           [15] 首次报
            亟需可个性化定制具有复杂形状的新型制造技术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道了通过 3D 打印制备的石墨烯气凝胶后,3D 打印
            解决这一问题       [13] 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气凝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。目前,研究人员已开发
                 相比之下,利用 3D 打印技术制备气凝胶既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了多种材料体系、基于不同 3D 打印方法(挤出式、
            需要额外定制模具,又可以创建更复杂的形状结构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光固化等)的 3D 打印气凝胶材料,并逐渐实现了
            从而明显简化生产流程、降低生产成本。同时,3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它们在纳米能源、保温隔热、超级电容器等领域的
            打印气凝胶内部的宏观多孔结构可以借助数字化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应用(图 1)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1  3D 打印气凝胶的发展历史         [15-22]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.1    Timeline of 3D printed aerogels [15-22]
   48   49   50   51   52   53   54   55   56   57   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