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7 - 《精细化工》2022年第7期
P. 37
第 7 期 万建升,等: N—Cl 型卤胺抗菌材料紫外稳定性研究进展 ·1323·
机取代基或 H),即卤胺化合物中的氯原子会转移到 有一个胺基),硅氧烷类化合物可以水解成 Si—OH
烷基链上,造成卤胺化合物中 N—Cl 键减少,且烷 结构,Si—OH 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性,可以与棉纤
基链越长,重排现象越容易发生,严重影响了卤胺 维上的羟基形成醚键 [24] 。将 4 种硅氧烷卤胺前驱体
结构的稳定性。而且在此情况下,活性氯含量损失 通过高温焙烘整理到棉织物上,制备了 4 种 N—Cl
是无法修复的,导致材料的抗菌性能永久下降。 型卤胺抗菌棉织物。紫外线处理织物 5 h 后,其活
性氯含量几乎全部消失。重氯化后,两种织物活性
氯含量恢复至初始值的 70%左右;另外两种织物活
性氯含量恢复至初始值的 30%左右。无法恢复的部
分是由于在紫外光照射下,接枝的硅氧烷类卤胺前
驱体与棉纤维之间的醚键发生水解,导致卤胺前驱
体脱离纤维,发生不可逆的活性氯损失。
KOCER 等 [25] 研究发现,以 5,5-二甲基乙内酰脲
为涂层的抗菌共聚物氯化后经紫外光照射 24 h,活
图 5 Hoffmann-Loeffler 重排 [23] 性氯含量剩余 25%左右。随着光照以及重氯化循环
Fig. 5 Hoffmann-Loeffler rearrangement [23] 次数的增加,活性氯含量几乎完全消失。这是由于
聚合物的环氧化物涂层中含有对紫外线敏感的酯基
KOCER 等 [23] 研究发现,硅氧烷类 N—Cl 型卤
基团,而酯基基团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生光氧化降
胺抗菌剂在紫外光下 N—Cl 键发生解离,然后氯自
解,造成涂层从棉纤维表面脱离。
由基迁移到硅氧烷的烷基侧链上,与 α-H 发生置换
总的来说,紫外光和环境光子都能引起 N—Cl
反应(图 6,其中,R 1 、R 2 指有机取代基或 H),导
键的解离,特别是前者,因为其具有更高的能量。
致抗菌涂层与材料表面之间的碳硅键断裂,材料抗 大部分解离过程都是 N—Cl 键均匀裂解成自由基,
菌性能下降。另外,FRANCK 等 [14] 也发现,N—Cl + –[4]
而不是裂解成 Cl 和 N 。
型卤胺的稳定性与耐久性与 α-H 的存在有关,在 UV
辐射下 N—Cl 键会发生脱卤反应,形成 HCl,造成 2 提升 N—Cl 型卤胺抗菌材料紫外稳定性
N—Cl 键的数量减少。而环状 N—Cl 型卤胺抗菌剂 方法
中不含 α-H,故此类抗菌剂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潜力。
由于 N—Cl 型卤胺抗菌材料在紫外光下的不稳
定性会影响其抗菌性能,因此提高其紫外稳定性成
为保证其发挥持续抗菌性能的主要途径。研究证明,
通过改变卤胺前驱体结构、负载紫外吸收剂等方法可
以有效提高 N—Cl 型卤胺抗菌材料的紫外稳定性。
2.1 改变卤胺前驱体结构
2.1.1 引入环氧基
在紫外光的照射下,环氧基内电子会吸收紫外
光的能量而发生转移,使紫外光对卤胺抗菌剂的影响
减弱,将其引入卤胺前驱体中可以有效提高 N—Cl
型卤胺抗菌材料的紫外稳定性。
图 6 紫外光引起的硅氧烷 C—Si 键断裂 [23] [26]
CERKEZ 等 将一种乙烯基-N-卤胺丙烯酰胺
Fig. 6 Breakage of C—Si bonds of siloxane caused by UV 单体分别与含硅烷、含环氧化物和羟基的单体共聚,
light [23]
形成涂层包覆在棉织物上,氯化后对所制备的 3 种
另外,在紫外光的作用下,抗菌材料中的分子、 卤胺抗菌织物的紫外稳定性进行测试。结果显示,
原子、自由基或离子会发生光化学反应,导致共价 紫外光照射 1 个循环(24 h)后,含硅烷、含环氧
键断裂,使抗菌剂从材料上脱落,材料的抗菌性能 基和含羟基的 N—Cl 型卤胺抗菌棉织物中活性氯含
大大减弱。 量相较于初始值分别剩余 17.8%、34.3%和 31.2%。
REN 等 [15] 使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了 4 种带有胺基 3 个照射循环(72 h)后含环氧基的织物中活性氯含
或酰胺基的硅氧烷类卤胺前驱体(a~d,a 含有一个 量较初始值剩余 28%。经重氯化后,含环氧基的棉
酰胺基,b 含有一个酰胺和一个胺基,c、d 都只含 织物有 25%的活性氯无法恢复,而含硅烷卤胺前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