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54 - 《精细化工》2023年第3期
P. 154

·610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细化工   FINE CHEMICAL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40 卷

            析仪分析材料的比表面积和粒度;利用程序控温热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置;八面体中空余的 16c 位与四面体 8a 位连通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+
            分析仪对材料进行热分析,测试条件为氮气气氛、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i 扩散的三维通道 8a-16c-8a。在 2θ=18.597°、
            温速率为 5  ℃/min、温度范围 30~500 ℃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.098°处对应于晶面(111)和(311)特征峰强度
            1.4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比值〔I (111) /I (311) 〕可代表阳离子的混排程度        [18] ,
                 将锰酸锂样品、导电剂(炭黑)和粘结剂(PVDF)                      比值越高说明排列越有序。LMO-2 的 I (111) /I (311) 值高
            按质量比 8∶1∶1(总质量为 0.400 g)充分混合,                      于 LMO-1,说明 LMO-2 晶体中原子排列更为有序。
            加入 2 mL NMP 搅拌均匀得到浆料。然后将浆料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深入分析前驱体对锰酸锂晶体结构的影响,
            敷在裁好的铝箔上,并在 90  ℃的真空干燥箱内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无机晶体结构数据库(ICSD)中选择尖晶石型锰
            燥 12 h,得到正极片。以金属锂为负极,在充满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酸锂(ICSD85341)为模型,对上述 XRD 谱图进行
            气的手套箱中组装 CR2016 型纽扣电池。在充放电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ietveld 结构精修(如图 2b 所示,其中,差值=谱
            止电压为 2.75~ 4.30 V 条件下,采用电池测试仪对电                    图衍射峰峰强–实际观察谱图衍射峰峰强),结果列
            池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;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电池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于表 2。LMO-2 的 Li—O 键长较 LMO-1 大,因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+
            行循环伏安曲线分析(扫描范围及速率为 3.0~4.6 V 和                     具有较小的 Li—O 键能,更有利于 Li 的脱/嵌过程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提升材料的倍率性能。同时,LMO-2 晶胞参数和
            0.2 mV/s)和交流阻抗测试(频率和振幅为 0.05~1×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10  Hz 和 5 mV)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n—O 键长均比 LMO-1 小,说明 LMO-2 的晶体结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构更稳定,这是因为颗粒尺寸小、比表面积较大的前
            2   结果与讨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驱体,在固相反应中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,反应更加充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 [19] ,从而使锰酸锂结构更紧密,原子结合力更强,
            2.1   Mn 3 O 4 微观结构对锰酸锂结构与形貌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预示着 LMO-2 将具有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。
                 图 2a 是 LMO-1 和 LMO-2 材料的 XRD 谱图。                  通过公式(1)可计算出 LMO-1 和 LMO-2 的
            对比可知,两种材料均是以 2θ=18.6°为最强峰的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i 浓度,分别为 2.36110 和 2.36410  mol/cm 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+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2
            射峰组,且与 LMO 的标准卡片(JCPDS No. 88-1026)                显然,LMO-2 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 Li 浓度,这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+
            位置相吻合,未出现明显的杂峰,两种锰酸锂都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意味着类单晶锰酸锂拥有高的理论容量密度和小的
            有立方相尖晶石结构(空间群 Fd3m),说明尽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浓差极化。
            Mn 3 O 4 微观结构不同,但不影响单一尖晶石锰酸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X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i
            相的形成     [17] 。在尖晶石锰酸锂(三维隧道结构)中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  M                (1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+
              +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Li 占据四面体 8a(8 为整个晶胞的等效点个数,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:C Li 为 Li 浓度,mol/cm ;D X 为理论能量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为最高对称位置)位置;Mn             3+/4+ 占据八面体 16d 位        度,g/cm ;M 为摩尔质量,g/mol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2  LMO-1、LMO-2 的晶体结构参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able 2    Crystal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LMO-1 and LMO-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
              材料名称        a/nm    V/nm³    d(Li—O)/nm    d(Mn—O)/nm     D X/(g/cm )   R p/%    R wp/% ②  I (111)/I (311)
               LMO-1     8.2347    558.4     1.9541         1.9648        4.2682    10.42  11.47     2.145
               LMO-2     8.2301    557.5     1.9688         1.9556        4.2750     9.31   9.82     2.257
                 注:R 因子表征实验值和理论值的差异;①R p 为图形剩余方差因子;②R wp 为加权图形剩余方差因子。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2  LMO-1 和 LMO-2 的 XRD 谱图(a)及 LMO-2 的 XRD 精修图(b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. 2    XRD images of LMO-1 and LMO-2 (a) and XRD refinement image of LMO-2 (b)
   149   150   151   152   153   154   155   156   157   158   1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