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1 - 201907
P. 201

第 7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刘金香,等:  氧化石墨相氮化碳吸附 U(Ⅵ)的性能与机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·1447·


            缩法、沉淀法等        [3-6] 。其中,吸附法因简单、高效、                1.3    实验方法
            价廉及良好的选择性成为研究热点                [7-8] 。             1.3.1    OCN 对 U(Ⅵ)的吸附吸附性能试验
                 石墨相氮化碳(g-C 3 N 4 )具有良好的稳定性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取适量的 U(Ⅵ)标准溶液(1 g/L)于 150 mL 锥
            价格低廉且环境友好,在环境修复、光催化、还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形瓶中,调节 pH,加入定量配制好的 1 g/L OCN 材
            CO 2 等方面受到关注       [9-11] 。研究发现,g-C 3 N 4 具有与      料分散液,使混合溶液体积为 50  mL,置于恒温振
            重金属离子作用的含氮基团及丰富的活性位点,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荡器振荡 3 h,振荡速率为 150 r/min,通过 2 μm 的
            Pb(Ⅱ)、Cu(Ⅱ)、Cd(Ⅱ)和 Ni(Ⅱ)等重金属                       慢速滤纸过滤,取滤液,测定其吸光度,计算剩余
            离子均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           [12] 。然而,作为单一吸附             U(Ⅵ)浓度,按下式计算 U(Ⅵ)的吸附量 q(mg/g)和去
            剂,由于其比表面积和孔容积较小               [13] ,以及与石墨类         除率 η(%):
            似的层状结构,导致众多层间位点无法参与吸附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q   (  0     t )  V     (1)
            程 [14] ,影响其吸附能力。因此,增加 g-C 3 N 4 的比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
            面积及改善其结构可以提高其吸附性能                   [15] 。Zou  Y                   /%     0     t   100    (2)
            等 [16] 发现,采用 β-环糊精修饰后的 g-C 3 N 4 对 Pb        2+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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: 0 是 U(Ⅵ)初始质量浓度,mg/L; t 是吸附
            的吸附能力显著提高;Anbia  M 等            [17] 合成的官能化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平衡时溶液中 U(Ⅵ)的质量浓度(mg/L),V 为吸附
            介孔氮化碳对 Pb(Ⅱ)和 Cu(Ⅱ)吸附量达 196.34
            和 199.75  mg/g;Zou 等    [18] 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             溶液的体积(L);m 为吸附剂的质量(g)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3.2    OCN 吸附-解吸实验
            g-C 3 N 4 @Ni-Mg-Al- LDH 复合材料对 U(Ⅵ)的吸附量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将吸附 U(Ⅵ)达到饱和后的 OCN 材料投入到
            可达 98.8 mg/g。研究表明,强酸刻蚀及氧化处理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.1 mol/L 的 HCl 溶液中,30  ℃下振荡 5 h,取一定
            改性方法可以增大材料比表面积,增强含氧官能团
            的类型并改善化学亲和性            [19] ,可以克服单一 g-C 3 N 4      体积的上清液在 10000 r/min 转速下离心,测定上清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液中 U(Ⅵ)浓度。将解吸后的 OCN 用蒸馏水多次洗
            作为吸附剂的低效问题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涤,在真空干燥箱内烘干后重复进行吸附-解吸实
                 本研究采用强酸剥离及氧化处理改性制备氧化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验,循环 5 次,记录 U(Ⅵ)的解吸率 w(%):
            石墨相氮化碳(OCN),并探讨其对 U(Ⅵ)的吸附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q
            能机理。以期对低浓度含铀废水的处理提供新的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w /%   q 0    100     (3)
            能材料及思路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:q 0 为 U(Ⅵ)的解吸量,mg/g;q 为 U(Ⅵ)的吸
            1   实验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量,mg/g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结果与讨论
            1.1   主要试剂
                 三聚氰胺、浓 H 2 SO 4 (质量分数 98.3%)、浓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1    OCN 吸附 U(Ⅵ)的结果
            HNO 3 (质量分数 69%)、H 2 O 2 (质量分数 30%)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1.1    pH 对 OCN 吸附 U(Ⅵ)的影响
            AR,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溶液 pH 不仅会影响吸附剂的表面电荷,同时
            1.2    材料制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影响水溶液中 U(Ⅵ)的存在形态,pH 是影响吸附效
                 g-C 3 N 4 制备:准确称取 10 g 三聚氰胺放入有盖               果的一个重要因素。在温度为 30  ℃、OCN 用量
            的陶瓷坩埚中,放入马弗炉中以 3  ℃/min 的速率从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 mg/L,U(Ⅵ)初始质量浓度 10 mg/L 和吸附时间
            室温升至 550  ℃恒温 2  h,再冷却至室温后取出,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min 的条件下,不同 pH(2、3、4、5、6、7、8)
            研磨得到黄色的 g-C 3 N 4 粉末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吸附 U(Ⅵ)的影响如图 1 所示。
                 OCN 制备:将 4 g g-C 3 N 4 粉末加入到 80 mL 体              由图 1 可知,随着 pH 的增加,两种材料对 U(Ⅵ)
            积比为 1∶1 的浓 H 2 SO 4 和浓 HNO 3 混合溶液中,然               的吸附量先上升后略微下降并保持不变。在 pH=2~3
            后,将混合后的溶液超声处理 2  h,然后逐滴滴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,OCN 对 U(Ⅵ)的吸附量相对较低,这是由于强
            6.6 mL  H 2 O 2 (30%)并进一步超声处理 3  h 以进行             酸条件下,OCN 表面众多活性基团(—NH 2 等)被
            剥离,得到乳白色悬浮液,在乳白色悬浮液中加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质子化,从而形成许多带正电的粒子,由于静电斥
            400  mL 蒸馏水,将稀释的悬浮液以 10000  r/min 离                力的作用,导致吸附剂对 U(Ⅵ)的吸附量较低;另外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+
            心 10  min,并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洗涤 2~3                      低 pH 条件下吸附剂表面活性位点被 H 大量占据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+
            次,然后在 80  ℃烘箱干燥 16  h,取出研磨后得到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大降低了 UO 与吸附剂活性位点的结合,也影响
            实验用 OCN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了 U(Ⅵ)的吸附效果。当 pH 在 3~5 内时,U(Ⅵ)的
   196   197   198   199   200   201   202   203   204   205   2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