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2 - 201907
P. 202

·1448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细化工   FINE CHEMICAL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36 卷

            吸附量有了明显的提升,这归因于众多含氧官能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 OCN 最佳投加量为 200 mg/L。
            (如—COOH、—OH 等)在去质子化过程中暴露出
            来 [20] ,表现出电负性,而此时的铀仍以正电荷离子
            的形式存在,极大地提升了铀与活性基团结合的能
            力使吸附量增加,pH=5 时吸附量达到最大。当 pH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
            继续增加时,OH 浓度随 pH 的增加而增加,而此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
            U(Ⅵ)在高 pH 下存在形式主要为带负电(UO 2 ) 3 (OH) 7 、
                    –           2–[21] ,由于静电斥力的作用,
            UO 2 (OH) 3 和 UO 2 (OH) 4
            导致去除率下降,但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高 pH 时吸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
            附量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,这是由于大量 OH 与

            U(Ⅵ)结合形成稳定沉淀物,沉淀能力大于静电斥力
            的缘故    [22] 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2    投加量对 OCN 吸附 U(Ⅵ)的影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. 2    Effect of dosage on the U (Ⅵ) adsorption by OCN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1.3    吸附动力学分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温度为 30  ℃、pH 为 5,OCN 投加量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 mg/L,U(Ⅵ)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 5、10、15 mg/L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条件下,吸附时间对 OCN 吸附 U(Ⅵ)效果的影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图 3 所示。OCN 对 U(Ⅵ)的吸附十分迅速,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min 时,OCN 对不同 U(Ⅵ)初始质量浓度的吸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量分别为 20.36 mg/g、45.15 mg/g、73.52 mg/g,这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由于初始阶段吸附剂表面丰富的含氮氧官能团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—N 键之间的协同效应,为 U(Ⅵ)的结合提供了丰

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1  pH 对 OCN 吸附 U(Ⅵ)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富的活性位点,因此吸附速率较快                [25] 。随着时间的
               Fig. 1    Effect of pH on the U (Ⅵ) adsorption by OCN   延长,U(Ⅵ)吸附量几乎没有增加。因此,本实验中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佳吸附时间为 10 min。
                 g-C 3 N 4 经强酸刻蚀及氧化处理后,其吸附 U
            (Ⅵ)的性能得到显著提升,在 pH=5 时,OCN 对
            U(Ⅵ)的吸附量达 49.16  mg/g,比 g-C 3 N 4 增加了

            14.74 mg/g,吸附效率提高 42.82%,这是由于 g-C 3 N 4
            表面官能团和活性位点的含量较低                [23] 。
            2.1.2    OCN 投加量对吸附 U(Ⅵ)的影响
                 OCN 投加量直接影响其与 U(Ⅵ)的结合数目,
            从而影响 U(Ⅵ)的吸附效果,在 pH=5、温度为 30 ℃、
            U(Ⅵ)初始质量浓度为 10 mg/L 和吸附时间为 10 min
            的条件下,OCN 投加量(20~300  mg/L)对 U(Ⅵ)

            吸附效果的影响如图 2 所示。从图 2 可知,U(Ⅵ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3    反应时间对 OCN 吸附 U(Ⅵ)的影响
            的去除率与 OCN 的投加量呈正相关,而吸附量呈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. 3   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the U(Ⅵ) adsorption by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CN
            相关。在 OCN 投加量为 20  mg/L 时,U(Ⅵ)吸附量
            达到最大值 237.88 mg/g,去除率仅为 47.58%。随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了探寻吸附机理,使用 3 种动力学模型(准
            着 OCN 投加量的增加,吸附剂的活性位点数目相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级动力学模型、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内扩散
            增加  [24] ,增大了其与 U(Ⅵ)结合的机会,因此 U(Ⅵ)                  模型)模拟了 OCN 吸附 U(Ⅵ)的行为。表 1 为不同
            吸附率增加。然而,OCN 用量的增加,吸附剂的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(Ⅵ)初始质量浓度时 OCN 吸附 U(Ⅵ)的动力学拟
            互碰撞和团聚作用相应增强,减少了单位质量吸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参数,表中 q e (mg/g)为平衡吸附量;q t (mg/g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1
            剂吸附 U(Ⅵ)的有效面积或活性位点,导致 U(Ⅵ)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 t 时刻的吸附量;k 1 (min )为准一级吸附率常
            附容量降低,在投加量为 200  mg/L 时,U(Ⅵ)去除                     数,k 2 为准二级吸附常数〔g/(mg·min)〕;k i 〔(mg/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/2
            率达到 98.9%,吸附量降为 49.74  mg/g。继续增大                   (m·min )〕为颗粒内扩散模型的速率常数;c 为
            投加量至 300 mg/L 时,吸附率基本稳定。因此,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 颗粒内扩散模型的吸附常数。由表 1 可知,准二级
   197   198   199   200   201   202   203   204   205   206   2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