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1 - 201907
P. 41

第 7 期                  兰小林,等:  基于 Cu 基催化剂的二乙醇胺脱氢工艺的研究进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·1287·


            1    现有二乙醇胺脱氢反应机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比如载体能够提高催化剂活性、选择性和稳定性                     [12] 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二乙醇胺合成亚氨基二乙酸盐的反应中,催化剂
                 以二乙醇胺为原料,在强碱性水溶液中,反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面磨损变形,比表面积减少,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,
            温度控制为 140~170  ℃,反应压力控制为 0.6~1.4                   需要引入载体以增强催化剂在反应中的稳定性                     [13] 。
            MPa,由 Cu 基催化剂催化脱氢生成亚氨基二乙酸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1 为不同载体修饰 Cu 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性
            的反应机理包括以下两步:第一步,二乙醇胺脱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。
            生成二乙醛胺,为速率控制步骤,反应式如式(1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u 基催化剂载体多样,多孔 Al 2 O 3 载体具有良
            所示,主要为催化剂表面反应控制,催化剂表面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好的空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,Al 2 O 3 负载的 Cu
            附主要为二乙醇胺吸附;第二步,二乙醛胺反应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催化剂在 270  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 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8]
            成亚氨基二乙酸钠和二乙醇胺,反应式如式(2)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海绵体 Ni    [14] 作为 Cu 基催化剂载体,在 150  ℃时
            示 [3-4] 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催化二乙醇胺脱氢反应,亚氨基二乙酸收率可达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2%且选择性较好。将 Cu 负载于改性的球形活性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炭,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抗失活能力,600  ℃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仍保持催化活性       [15] 。Ekaterina [16] 通过浸渍法将双金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属 Cu-Co 催化剂负载于活性炭纤维(AFC)上,制
                 对于上述第二步反应机理仍存在争议,若二乙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了 Cu-Co/AFC 催化剂 。 在 600  ℃下,将
            醇胺脱氢过程与伯醇脱氢生成羧酸盐类似,可推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u-Co/AFC 催化剂用于乙烯的催化化学气相沉积,
            反应机理如下所示。反应第一步仍是醇脱氢生成醛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逐渐形成碳纳米纤维(CNF),得到 Cu–Co/CNF/ACF
            同时,二乙醇胺吸附在 Cu 基催化剂表面,催化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催化剂。与未添加活性炭的双金属催化剂相比,
            载体表面的碱性位点亲核攻击二乙醇胺上的羟基官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u–Co/CNF/ ACF 催化活性提高了 2 倍。
            能团,会形成带负电的醇盐;第二步,醇盐会亲核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石墨烯具有结构稳定、比表面积大、导热及导
            攻击醛中的羰基,生成酯,在碱性环境中,酯分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性好等优点,是良好的催化剂载体材料                     [17] 。Cu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5]
            形成羧酸盐和醇 ,反应路线如下所示。在 Cu 基催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与 C 之间的亲和力较低,当 Cu 负载在石墨烯表面
            化剂催化醇脱氢过程中,对于活性中心 Cu 的讨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,其结构不稳定,但将 Cu 嵌入石墨烯的层间结
            备受关注,学者们认为,催化剂中应同时存在 Cu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构中时,不仅可以增加其稳定性,还能有效避免 Cu
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+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+
            和 Cu ,Cu 催化醇脱氢生成醛,Cu 则促进醛和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被氧化,使还原氧化石墨烯(rGO)负载的 Cu 基
            的亲核加成反应生成酯           [6-7] 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催化剂具有抗氧化性          [18] 。Liu [19] 等将 Cu 包裹在 rGO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薄膜中,制备了核壳结构的 Cu@rGO 复合材料:第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步, Cu 粒子经过 3-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APTES)修饰,得到带正电荷的 Cu-NH 2 粒子;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表面静电组装带负电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与 Cu-NH 2 粒子;第三步,在 H 2 体积分数 5%的 H 2 /Ar
            2    Cu 基催化剂的改性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煅烧。rGO 片作为 Cu 粒子保护层,增强了抗氧
                 Cu 基催化剂导电性好,耐腐蚀、耐压性强且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化性,Cu 粒子作为骨架结构,使 Cu@rGO 具有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8]
            格低廉,常常用于催化有机转化、电催化和光催化 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维结构   [19] 。另外,有研究表明,若在 C 材料中掺杂
            与其他过渡金属 Pd、Pt、Ni 相比,Cu 具有更高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N,能够更加有效地分散和稳定 Cu 粒子,例如在 N
                   [9]
            选择性 。对于二乙醇胺脱氢反应,早期使用的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掺杂的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,N 原子可以提供丰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+
            Raney-Cu 催化剂,二乙醇胺转化率大于 96%,亚氨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孤电子对和官能团,为 Cu 提供结合位点,通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+
            基二乙酸选择性大于 91%           [10] 。但 Cu 具有多种氧化          静电相互作用形成 rGO-Cu ,有效吸附 Cu 粒子而
            态,在热力学上,氧化态的 Cu 比单质 Cu 更加稳定,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避免其发生聚集         [20-21] 。Shi [21]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
            当 Cu 作为催化剂时,在高温高压环境易烧结、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GO,再将 Cu 浸渍到载体上,经过干燥还原即可制
            化而失去活性,所以提高 Cu 基催化剂的稳定性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得 Cu/N-rGO 催化剂,用于甲醇脱氢反应,结果证
            抗氧化性非常重要         [11] 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明 N 的掺杂增强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。ZrO 2 具
            2.1   催化剂载体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弱酸碱性、氧化还原性、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
                 催化剂载体界面上存在的酸碱性位点能与 C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强度,因此在催化剂领域以 ZrO 2 代替 Si 或 Al 2 O 3
            相互作用,可对催化剂的物理、化学性质产生影响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为载体受到广泛关注。一方面,ZrO 2 作为载体,
   36   37   38   39   40   41   42   43   44   45   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