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50 - 《精细化工》2021年第12期
P. 150
·2512·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8 卷
规模放大对微乳液原油脱除效果的影响,结果如图 作为配制好的微乳液重新用于含油土壤的处理。在
7 所示。 2.2 节中确定的最佳清洗条件下清洗,清洗后测定原
油脱除率,结果如图 9 所示。
图 7 规模放大对原油脱除率的影响
Fig. 7 Effect of scaling-up on the removal rare of crude oil 图 9 微乳相补加柴油后的重复使用效果
Fig. 9 Reuse effect of microemulsion phase adding diesel
由图 7 可见,原油脱除率受实验放大倍数的影 oil
响不大,一直保持相对稳定,当放大倍数达到 300
由图 9 可知,补加柴油后,微乳液使用 4 次原
倍时,原油脱除率仅比放大倍数为 5 倍时下降了
1.10%,仍保持在 94%以上。与王龙等 [12] 进行的规 油脱除能力略有降低,使用 5 次后,原油脱除率降
至 87.83%,仍能保持在 87%以上,说明柴油损失是
模放大实验相比,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,酸型槐糖
原油脱除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脂对原油的脱除效果更稳定,更适用于工业化应用。
从上述结果来看,微乳相在补加柴油的情况下循
2.3.2 重复使用性能
环效果较好,这为之后的工业应用提供了依据。
含油土壤处理后得到的体系仍呈现 Winsor Ⅰ
2.4 原油回收及土壤修复效果
型,可顺利得到剩余的微乳相。剩余的微乳相不进
2.4.1 原油理化性质分析
行任何处理,收集于烧瓶中,并加入一定质量的含
依据 1.2.4 节所述实验方法,对原始油样和回收
油土壤(控制液固比为 2∶1),在 35 ℃、600 r/min
油样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,结果如表 1 所示。
的条件下搅拌 20 min,清洗后测定原油脱除率,结
果如图 8 所示。 表 1 原油理化性质数据表
Table 1 Data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crude oil
密度 黏度 质量分数/%
油样 (20 ℃) (35 ℃)
3
/(g/cm ) /(mPa·s) 饱和分 芳香分 胶质 沥青质 灰分
原始油样 0.8511 84.70 78.56 11.65 7.34 2.45 0.15
回收油样 0.8825 8.66 86.66 7.41 4.75 1.18 0.53
由表 1 可以得出,原始油样 20 ℃的密度为
3
0.8511 g/cm ,属于中质原油,而回收油样密度为
3
0.8825 g/cm ,高于原始油样密度。通过对油品灰分
进行测定,发现回收油样的灰分为 0.53%,大于原
始油样的灰分(0.15%),这导致回收油样的密度变
图 8 微乳相直接重复使用性能
Fig. 8 Direct reuse performance of microemulsion phase 大。与原始油样相比,回收油样的黏度降低了一个
数量级,这一方面是由于酸型槐糖脂表面活性剂本
由图 8 可以看出,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,未处 身具有降低原油黏度的作用;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原
理的微乳相原油脱除率呈现下降的趋势,当使用 5 始油样和回收油样的 4 组分分析结果发现,回收油
次后,原油脱除率仅在 69%以上。推测可能与清洗 样的饱和分质量分数升高,芳香分、胶质和沥青质
后部分柴油进入油相,导致微乳液中柴油减少有关。 含量降低,而且乳液本身含有柴油组分,回收原油
为验证是否由于柴油损失导致的原油脱除率下 中掺杂了部分柴油,增加了原油轻组分的含量,从
降,对分离出的微乳相添加原配方同比例的柴油, 而降低了原油的黏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