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58 - 《精细化工》2020年第2期
P. 158
·360·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8 卷
1.3 表征与性能测定
1.3.1 PET-PLLA 的结构表征
将样品用溴化钾压片后,经红外光谱仪进行红
外光谱测定。以 CDCl 3 为溶剂,TMS 为内标,采用
1
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样品的 HNMR 谱图。
1.3.2 PLLA-SA 分散液粒径及固含量测定
称取 PLLA-SA 0.55 g 溶于 10 mL 丙酮中,然 利用纳米激光粒度仪测定 PLLA-SA 分散液中
后将其通过注射器(针头为 0.6 mm 规格)加入到 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。
15 ℃的 100 mL 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中(两者体 固含量测量:取一定量 PLLA-SA 分散液放在培
积比为 1∶1),用 N 2 控制推送速度。以 650 r/min 养皿中于 25 ℃真空干燥 10 h 至恒重,通过下式计
转速搅拌 1 h 后,减速至 550 r/min 搅拌 5 h 后,40 ℃ 算固含量:
旋转蒸发得到固含量为 23%的 PLLA-SA 分散液。 固含量 / % m m 0 100 (1)
2
1.2.2 CS/PLLA-SA 复合水凝胶的制备 m m 0
1
称取 CS-HCl 0.1 g 加入 10 mL 蒸馏水中,待溶 式中:m 0 是培养皿的质量(g);m 1 和 m 2 是干燥前
解后加入到 1.2.1 节制备的 PLLA-SA 分散液中 后乳液的质量(g)。
(分散液与 CS-HCl 的体积比为 7∶3),于 10 ℃混 1.3.3 倒置显微镜及 SEM 表征
合 1 min 后,得到 CS/PLLA-SA 复合水凝胶。 将 PLLA-SA 分散液稀释后通过倒置显微镜观
CS/PLLA-SA 复合水凝胶形成机理如下所示, 察分散液的分散性。取适量干燥后(25 ℃真空干燥
CS-HCl 链上含有游离氨基,溶解后可提供丰富的正 10 h)的分散液粒子,在 SEM 下观察,确定微粒的
电荷。PLLA-SA 纳米分散液中加入 CS-HCl,PLLA- 形貌和粒径范围。复合水凝胶在–58 ℃下冷冻干燥
SA 末端的羧基与 CS 链上的氨基之间发生静电作 12 h 后沿横截面剖开,喷金后通过 SEM 观察切面的
用,二者自组装形成复合水凝胶。 形貌。
1.3.4 PLLA-SA 的电荷量测定
采用纳米激光粒度仪测定 PLLA-SA 的 Zeta 电
位值,电位值的大小表明其末端所携带的电荷量,
间接表明 PLLA-SA 的末端羧基化程度。
1.3.5 CS/PLLA-SA 复合水凝胶的凝胶化测定
采用试管翻转法 [16] 观察 CS/PLLA-SA 的凝胶化
情况。准备不同固含量的 PLLA-SA 分散液,取等量
分散液分别放入到内径为 6 mm 的 5 mL 比色瓶中,
10 ℃下,在分散液中加入 CS-HCl 溶液(二者体积
比 7∶3),超声 1 min 后,翻转比色瓶 180°倒置 20 s,
观察比色瓶中溶液是否出现流动现象,如果溶液不
流动,则说明已发生凝胶化。
1.2.3 载药 CS/PLLA-SA 复合水凝胶的制备 1.3.6 载药 PLLA-SA 分散液的包封率测定
15 ℃下,称取 0.3 g IBU 和 0.6 g PLLA-SA(两 1.3.6.1 标准曲线的绘制
者质量比为 1∶2)混合均匀后,搅拌加入到 20 mL 以体积比为 9∶1 的无水乙醇与三氯甲烷混合
丙酮中,待溶解后,用 20 mL 注射器加入到 100 mL 溶液作为溶剂,配制质量浓度为 20 g/L 的 IBU 溶液。
水和乙醇组成的混合溶液(两者体积比为 1∶1)中, 在波长 200~350 nm,采用紫外-可见分光光度计对
以 650 r/min 搅拌,其中 PLLA-SA 质量浓度为 5 g/L。 其进行扫描,测得最大吸收峰处波长为 264 nm。
1 h 后,搅拌降速至 550 r/min,持续 4 h。将上述溶 称取一定质量浓度的 IBU 溶液,以上述混合溶
液旋转蒸发(40 ℃),得到载药 PLLA-SA 分散液。 剂作为空白参比,在 264 nm 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,
另称取 CS-HCl 0.1 g 加入 10 mL 蒸馏水中,待溶解 以 IBU 溶液质量浓度(ρ)对吸光度(A)作线性回
后加入至载 药 PLLA-SA 分散液中 (分散液与 归拟合,得到标准曲线方程为: A 1.7275 0.99629
2
CS-HCl 的体积比为 7∶3),于 10 ℃超声 1 min 后, (R =0.9996),IBU 质量浓度在 0.007~0.060 g/L 内
得到载药 CS/PLLA-SA 复合水凝胶。 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