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79 - 《精细化工》2021年第5期
P. 179
第 5 期 杨 莉,等: 花簇状 g-C 3 N 4 /Bi 2 MoO 6 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模拟染料废水 ·1033·
由层片结构形成簇的多级结构特点 [23] ,不仅为光能利
用和污染物的吸附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,而且疏
松的表面组织结构赋予了材料良好的表面渗透性,
有助于提升光催化过程的传质效率及提供更多的活
性位点 [26] 。
图 2 样品的 XRD 谱图
Fig. 2 XRD patterns of as-prepared samples
2.3 形貌分析
通过 SEM 观察了样品的形貌,如图 3 所示。由
图 3a 可知,酵母为椭球形,表面光滑,平均尺寸为
3.6 μm×4.2 μm。制备的 10CN/BM 呈球形,基本保
持了酵母的形貌,直径约为 8 μm,样品分散性良好。
图 3 酵母(a)和 10CN-BM(b~d)的 SEM 图
由图 3b、c 可知,微球表面粗糙,呈花簇状。由图 Fig. 3 SEM images of yeast (a) and 10CN-BM (b~d)
3d 可知,该团簇结构是由纳米片层以辐射状组织并
构筑而成,且纳米片层之间结合紧密,分布有大量 选取微球表面的纳米层片结构进行 HRTEM 表
孔道。作为光催化材料,g-C 3 N 4 /Bi 2 MoO 6 微球表面 征和 EDS 分析,见图 4。
图 4 10CN/BM 的 TEM 图(a、b)、HRTEM 图(c)、EDS 分析(d)及元素映射图(e)
Fig. 4 TEM (a, b), HRTEM (c), EDS (d) images and element mapping (e) of 10CN/BM
由图 4a~c 可以观察到,纳米片的主体材料晶格 表面的片层结构是由 g-C 3 N 4 均匀结合在 Bi 2 MoO 6 纳
间距测定为 0.32 nm,对应于正交相 Bi 2MoO 6 (JCPDS 米片表面所形成的。花簇状 g-C 3 N 4/Bi 2MoO 6 微球上 2D
No. 21-0102)的(131)晶面 [27] ,而纳米片外缘区域材 的 g-C 3 N 4 与 Bi 2 MoO 6 之间均匀而稳定异质结的构建
料晶格间距为 0.34 nm,与类 g-C 3 N 4 (JCPDS No. 可有效增强两种光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,有利于
87-1526)的(002)晶面吻合 [28] ,说明基于酵母模板的 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提高。
水热-牺牲模板法实现了 g-C 3 N 4 /Bi 2 MoO 6 微球表面 2.4 比表面积分析
g-C 3 N 4 与 Bi 2 MoO 6 两种纳米片层结构的复合,证实 10CN/BM 微球的氮气吸附-脱附等温线如图 5
了 g-C 3 N 4 /Bi 2 MoO 6 微球的成功合成,这与 SEM 及 所示。由图 5 可以看到,等温线在整个 p/p 0 范围内
XRD 结果一致。由图 4e 可知,整体来看,C、N、 属于Ⅳ型等温线 [29] ,10CN/BM 微球的比表面积为
2
Bi、Mo 和 O 元素在微球表面的纳米片中均有分布, 11.6007 m /g , 平均孔 径为 37.475 nm ,孔容为
3
但在片层结构外缘区域中 N 元素分布较多,而 Bi、 0.011 cm /g。孔径分布显示其孔径分布范围 2~50 nm,
Mo 含量明显较低,说明花簇状 g-C 3N 4/Bi 2MoO 6 微球 属于介孔材料。g-C 3 N 4 /Bi 2 MoO 6 微球表面的花簇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