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6 - 《精细化工》2022年第4期
P. 86
·722·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9 卷
性(pH>11)条件下,CDs 的荧光猝灭现象明显,
pH 在 4~8 之间时,F/F 0 基本不变。推测原因为酸性
较强时 CDs 表面基团的质子化、碱性较强时的去质
子化导致了荧光猝灭作用。
2.2.3 UV-Vis 谱图分析
银杏叶 CDs、芦丁、银杏叶 CDs+芦丁混合液的
UV-Vis 谱图如图 5 所示,插图为银杏叶 CDs 在不同
光照下的对比(均以超纯水为参照)照片。由图 5
可知,日常光照下 CDs 呈黄色,而在 360 nm 的紫
外灯下发出淡蓝色的荧光。银杏叶 CDs 在 270 nm a—激发波长对柠檬酸 CDs 溶液(c N0/50)荧光强度的影响;b—
*
处出现较强吸收峰,这是由共轭碳碳双键的 π-π 跃 柠檬酸 CDs 溶液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;c—柠檬酸 CDs、芦丁、
迁所形成的 [25] ,芦丁在 256、353 nm 处有吸收,表 柠檬酸 CDs+芦丁混合液的 UV-Vis 吸收光谱
现出典型的芳香族的 π 体系吸收。当 CDs 体系中加 图 6 柠檬酸 CDs 的光学特性
入芦丁后,CDs+芦丁体系吸收峰的位置均未发生改 Fig. 6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itric acid CDs
变,由此可推测两物质混合后,没有新物质生成。 由图 6a 可知,柠檬酸 CDs 发射峰的位置表现
出明显的激发波长独立性,而发射峰强度随着激发波
长的红移先升高后下降,最佳激发波长 λ ex 为 310 nm。
由图 6b 可知,荧光强度随柠檬酸 CDs 浓度的降低
先升高后下降,与银杏叶 CDs 呈相同的变化趋势。
由图 6c 可知,柠檬酸 CDs 在 339 nm 处出现较宽的
*
吸收带,这是 C==O 键的 n—π 跃迁产生的,245 nm
*
处的弱吸收峰是由于 C==C 的 π—π 跃迁产生的,加
入芦丁之后,柠檬酸 CDs+芦丁体系吸收峰的位置发
生改变,由此可推测两物质混合后,有新物质生成。
测得柠檬酸 CDs 的绝对荧光量子产率为 9.45%。
图 5 样品的 UV-Vis 吸收光谱 2.4 检测机理的分析
Fig. 5 UV-Vis adsorption spectra of samples
为了进一步探讨荧光猝灭机理,测试了芦丁加
2.3 柠檬酸 CDs 的光学特性 入前后样品的荧光寿命,结果如图 7 所示。由图 7a
激发波长、CDs 浓度对 CDs 荧光强度的影响以 可知,银杏叶 CDs 的荧光寿命为 1.15 ns,银杏叶
及样品的 UV-Vis 吸收光谱如图 6 所示。 CDs+芦丁混合液的荧光寿命为 0.74 ns。这是由于
CDs 的激发态分子与芦丁分子间发生碰撞,导致
CDs 的能量损失,从而引起荧光强度的下降、荧光
寿命的缩短,结合 UV-Vis 吸收光谱,未见新物质生
成,推断芦丁与银杏叶 CDs 的作用机制为动态猝灭。
由图 7b 可知,柠檬酸 CDs 的荧光寿命为 0.13 ns,
柠檬酸 CDs+芦丁混合液的荧光寿命为 0.26 ns。推测
猝灭原因是芦丁表面富含的活性基团羟基与柠檬酸
CDs 表面含有的羧基结合产生了新物质,从而减弱了
CDs 的荧光发射 [29] ,推测二者作用机制为静态猝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