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92 - 《精细化工》2022年第9期
P. 192
·1910·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9 卷
搅拌,使其完全溶解,此为水相;待水相冷却至室 液用一级去离子水稀释 500 倍,以质量浓度为 0.2 g/L
温,混合油相与水相,然后用台式实验型微射流均 的尼罗红乙醇溶液染色,混合均匀,取约 10 μL 滴
4
质机以 1.2×10 r/min 搅拌 2 min,制得粗乳液,将粗 加在载玻片上,盖上盖玻片,将载玻片倒置于物镜
4
乳液在 1.0×10 Pa 压力下均质循环 3 次,即获得姜酮 下(×10),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消化前后的纳
酚纳米乳液,最终乳液中姜酮酚质量浓度为 1 g/L。 米乳液进行微观结构观察 [24] 。
1.3 性能测试、表征方法 1.3.4 游离脂肪酸释放率的测定
1.3.1 纳米乳液物理性质的测定 参照 SILVA 等 [25] 的方法,根据整个小肠模拟阶
为降低光多重散射效应 [15] ,将纳米乳液用去离 段 NaOH 标准溶液的滴加量计算在胰脂肪酶作用下
子水稀释 500 倍,使用纳米粒度电位仪检测纳米乳 水解的游离脂肪酸含量,进而测定释放出的脂肪酸与
液的平均粒径与 Zeta 电位,设置颗粒折射率为 1.47, 初始菜籽油添加量的比例,另用一级去离子水代替乳
分散剂折射率为 1.33。 液设置一组空白对照,以尽量消除滴定后期因碳酸存
1.3.2 姜酮酚纳米乳液的体外模拟消化 在造成的干扰。脂肪酸释放率按式(1)进行计算:
上述制备的乳液依次进行口腔、胃和小肠的体 脂肪酸释放率 /% Vc M 100 (1)
外模拟消化实验 [23] 。口腔阶段:在 20 mL 质量浓度 2 m
为 1 g/L 姜酮酚纳米乳液中加入 20 mL 模拟唾液(黏 式中:V 为滴定过程中消耗的 NaOH 标准溶液体积,
蛋白质量浓度为 30 g/L),并用 0.10 mol/L 的 NaOH L;c 为 NaOH 标准溶液浓度,mol/L;M 为菜籽油的
标准溶液调节 pH 至 6.8,在 100 r/min、37 ℃下反 平均摩尔质量,940 g/mol;m 为初始菜籽油质量,g。
应 10 min,获模拟唾液样品。胃阶段:取 20 mL 模 1.3.5 姜酮酚在纳米乳液中的生物可及率
拟唾液样品,加入 20 mL 模拟胃液,用 0.10 mol/L 参照 SUN 等 [17] 及 LEVITA 等 [26] 的方法,小肠消
的 NaOH 标准溶液调节 pH 至 2.5,在 100 r/min、37 ℃ 化阶段结束后,取全部小肠消化液于 37 ℃、13523 g
下反应 2 h,获模拟胃液样品。小肠阶段:取 30 mL 离心 30 min,离心结束后,溶液可分为 3 层,下层
模拟胃液样品,加入 1.5 mL 小肠盐溶液(配方见表 为未被消化不透明沉淀,中层为透明或稍显浑浊 [15] 的
2)、2.5 mL 质量浓度为 24 g/L 的胰脂肪酶磷酸缓冲 胶体,上层呈油状或奶油状。取中间相,即溶有姜酮
盐溶液(PBS,浓度为 0.01 mol/L,pH=7.0)、3.5 mL 酚的胶束相,添加小肠消化液 4 倍体积乙酸乙酯,
质量浓度为 53.6 g/L 的胆盐 PBS 悬浊液(PBS 浓度 混合,室温振荡 5 min,13523 g 离心 10 min,重复
为 0.01 mol/L,pH=7.0),用 0.10 mol/L 的 NaOH 标 2 次,合并 3 次上清液,于真空浓缩仪中挥干乙酸
准溶液调节 pH 至 7.0,在 100 r/min、37 ℃下反应 2 h, 乙酯,沉淀用乙腈溶解,定容至 1 mL,使用高效液
整个过程通过滴定维持pH为7.0,从加入胰脂肪酶起, 相色谱于 284 nm 波长下测量其响应值(峰面积,y),
2
开始记录添加量(前期酶促反应速度过快,为保证 根据 y=7064.7x-0.6137(R =0.9997)得到 m 1 (x 为
实验准确性,前 10 min 以高浓度即 0.10 mol/L 的 姜酮酚的质量浓度,mg/L),其生物可及率的计算
NaOH 标准溶液、之后使用 0.02 mol/L 的 NaOH 标 如式(2)所示:
准溶液滴定)。消化后收集的唾液、胃液、小肠液 m
生物可及率 /% 1 100 (2)
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与纳米粒度电位仪进行粒径分 m 0
布与 Zeta 电位测量,在使用一级去离子水稀释时, 式中:m 1 为胶束中姜酮酚的质量,mg;m 0 为初始
需调节至与消化液各阶段相应 pH 一致,即分别将 姜酮酚的质量,mg。
稀释液 pH 调节至 6.8、2.5 和 7.0。使用激光粒度分 1.3.6 乳液粒径储存稳定性
析仪测量纳米乳液粒径分布,检测模式为球型模式。 将 4 种纳米乳液(Ⅰ~Ⅳ)置于 25 ℃恒温箱中,
缓慢将纳米乳液滴加至约 400 mL 一级去离子水中, 于第 5、10、15、20、25、30 d 测定其平均粒径,
待稀释液遮光率至 8%,记录粒径分布数据 [22] 。 观察其粒径储存稳定性 [24] 。
1.4 数据处理
表 2 人工小肠盐溶液配方
Table 2 Formula of artificial intestinal salt juice 各数据以“平均数±标准差”表示,使用 Origin2021、
化合物 添加量/g Excel2010 作图,SPSS Statistics23 软件进行数据处
CaCl 2•2H 2O 18.377 理分析。
NaCl 109.575
注:定容至 500 mL。 2 结果与讨论
1.3.3 乳液及消化液的微观结构观察 2.1 纳米乳液粒径与 Zeta 电位测量
将纳米乳液、口腔消化液、胃消化液和小肠消化 平均粒径是衡量乳液是否为纳米乳液的直接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