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0 - 《精细化工》2023年第5期
P. 50
·970·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40 卷
2019 年,WEN 等 [29] 在氮气氛围下不同温度焙 的产物选择性不高,存在多种加成副产物,但 MOFs
烧 ZIF-8 得到了氮掺杂多孔碳(NC),再负载铂镍 材料首次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末端炔烃与硅烷的硅
纳米颗粒(Nano-PtNi)制备了 Nano-PtNi/NC 催化 氢加成反应。此外,该催化剂对酸/碱或有机溶剂等
剂,其制备过程示意图如图 2 所示。炭化温度为 1000 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,为后续炔烃的多相催化提供
℃制备的催化剂对 1-辛烯与(EtO) 3 SiH 的硅氢加成 了研究依据。
反应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性能,1-辛烯的转化率为 YU 等 [32] 合成配体对羧基苯基三联吡啶,并与
99%,且产物中反马氏硅氢加成产物的产率为 99%。 不同钴盐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吡啶三齿含氮
炭化温度越高,石墨化程度越高,载体 NC 与 PtNi 配体的 Co-MOFs。添加 NaBHEt 3 活化催化剂生成
纳米颗粒之间的电荷转移增强;炭化温度为 1000 ℃ Co—H 活性位点后,Co-MOFs 可催化多种直链烯烃
时,PtNi 纳米颗粒中 Pt 带有更多的正电荷,从而表 和芳香烯烃与二苯基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,并且反
现出更高的催化性能。与单金属催化剂相比,双金 马氏硅氢加成反应产物收率达 90%以上。催化剂结
属纳米颗粒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子态,即使减少催化 构中羧基和三吡啶环嵌合再与金属离子端部相连,
剂中贵金属铂用量,仍能保持优异的催化性能。这 表现出富含羧基的配位键模式,有效扩大了配位聚
种利用 NC 基质负载合金纳米粒子的方法在一定程 合物的孔径,增加了配位聚合物的活性位点,有利
度上丧失了 MOFs 材料本身孔道结构的限域功能,可 于底物与活性位点接触形成加成配合物中间体。
能会导致合金纳米粒子在后续使用中发生团聚现象。 Co-MOFs 利用羧基基团为促进剂,大幅度增加活性
位点,有效促进反应进行,且合成方法简单易行,
但催化剂只对少部分还原性强且价格昂贵的硅烷有
活性,对于还原性较弱的硅烷基本无催化活性,不
利于工业实际生产。
[33]
CAO 等 采用自下而上的策略,以 1,3,5-三(4-
图 2 Nano-PtNi/NC 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[29] 羧基苯基)苯(H 3 BTB)与 4′-(4-羧基苯基)-三联吡
Fig. 2 Preparation process of Nano-PtNi/NC [29] 4+
啶-5,5″-二羧酸(H 3 TPY)为混合配体,Hf 为金属
ZHANG 等 [30] 首次报道了一种用于催化烯烃反 簇,合成了二维金属-有机层状化合物(MOLs),再
马氏硅氢加成反应的 Ni-MOF,其由镍盐和有机羧 用 Fe 功能化催化活性中心得到 Fe-TPY-MOL(如图
酸组成,合成过程简单。有趣的是,催化硅氢加成 3a 所示),其中 Fe 负载量仅为 0.02%(以 MOLs 物
反应中加入了 NaOMe,研究认为 NaOMe 可能有两 质的量计)。将 Fe-TPY-MOL 用于一系列末端烯烃化
种作用:通过形成易于氢化物转移的硅中间体来激 合物与 PhSiH 3 的硅氢加成反应。通过对 MOFs 材料
活硅烷;或形成 Ni—OMe 过渡态中间体,与硅烷反 进行降维处理得到的 MOLs 不仅保留了 MOFs 材料
应形成 Ni—H 中间体。同时 Ni-MOF 的孔径集中分 本身比表面积大的优势,低负载量下 MOLs 自身的
布在 3~4 nm,在催化大位阻烯烃时 3,3-二甲基-1- 薄层性质也有利于苯乙烯与催化剂的 Fe 活性中心
丁烯的反应转化率为 70%以上,对提高反应选择性 接触,从而加速硅氢加成反应。相同反应条件下,
以均相的 Homo-Fe-TPY 为催化剂时反马氏加成产
有巨大优势。在温和条件下进行 1-辛烯与 Ph 2 SiH 2
硅氢加成反应,反应 40 h 后产物收率可达 95%,展 物收率仅为 3%,远低于 Fe-TPY-MOL。研究认为,
现了该催化剂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潜力。目前, Homo-Fe-TPY 很有可能得到 Fe(0)纳米颗粒,而这
文献报道中的硅氢加成反应用催化剂对空气和水分 些 Fe(0)纳米颗粒对硅氢加成反应的催化效果很差,
十分敏感,难以储存和分离,Ni-MOF 在第 9 次循 所以,MOLs 固定的 Fe-TPY 可以通过位点隔离防止
环使用时,反应转化率明显下降。 双分子歧化而成为真正的分子催化剂。然而,该催
WU 等 [31] 用 L/D-苹果酸和 4,4-[3,5-二(吡啶 化剂需在惰性气氛下用 NaBHEt 3 进行活化,且苯乙
基)-1,2,4-三唑]两种配体与钴盐合成了具有 3D 非互 烯与 PhSiH 3 需在 60 ℃反应 48 h 才可完全转化为纯
穿框架结构的 L/D-Co-MOF 对映体。由于 MOFs 结 反马氏产物。Fe-TPY-MOL 在催化反应前后保持良好
构的化学稳定性和框架内的开放金属位,反应物炔 的纳米片结构(如图 3b、c 所示)。
烃很容易与 MOFs 中的钴位点结合形成配合物中 虽然以 MOFs 材料为基底合成的催化剂在催化
间体,中间体的形成有利于炔烃的碳原子亲核进攻 烯烃的硅氢加成反应中表现出很高的转化率和选择
Si—H 键中的硅原子,激活 Si—H 键促使反应发生, 性,但大多数研究仍针对简单的末端烯烃,对于内
使得催化剂在 50 ℃下就能有效催化末端炔烃的硅 烯烃和炔烃的研究极少。在工业生产中,不仅乙烯
氢加成反应。虽然催化苯乙炔的硅氢加成反应得到 基硅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合成中间体,炔烃完全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