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0 - 《精细化工》2023年第9期
P. 30

·1878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细化工   FINE CHEMICAL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40 卷

                 首次实现了 CO 2 /H 2 混合气中大尺寸的 CO 2 优               方面也显示出很大的潜力。其中,无金属 COFs 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催化活性与其结构中功能基团上的杂原子(如 S、P
            先渗透分离,在 298 K 时,TpPa-2SSSN 对 CO 2 /H 2
            混合气体的最佳分离系数为 22,CO 2 渗透率为 328                      和 N)以及 COFs 结构中的掺杂剂有关;金属化的
            个气体渗透单元(GPU),分离性能达到了工业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Fs 由于金属离子的捕光特性而使其倾向于作为光
            的需求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催化剂   [81] ;而在杂化体系中,COFs 材料的催化活性
                 2022 年,天津大学的姜忠义课题组             [79] 首次将缺      主要通过 COFs 和导电支撑材料(如石墨烯或碳纳米
            陷工程策略应用于制备 COFs 膜材料。通过将胺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管)之间的协同作用而提高。COFs 材料的热解炭化
            混合醛的反应进行组装,在 COFs 膜结晶生长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也可以提高其电导率,从而提高 COFs 材料的电催
            中诱导“缺失连接体”缺陷的形成,自下而上制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化活性。
            得到了氨基功能化的 COFs 膜。制备过程中形成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2.1   能量转换
            缺陷使膜具有更高的孔隙率。同时,膜上游离的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Fs 材料已成功用于光电催化水裂解制备 H 2
            基有效地提高了 COFs 膜对 CO 2 的亲和力,并作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和 CO 2 的还原。在 COFs 中,三嗪类的 COFs(CTFs)
            膜内连续促进 CO 2 传递的位点,最终得到的 COFs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具有坚固且富含氮元素的结构而受到广泛关注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7
            膜其 CO 2 渗透通量超过 2.28×10  cm /(cm ·s·Pa),            CO 2 可以转化为许多其他有价值的有机产品,也可
            CO 2 /N 2 混合气选择性达 80,CO 2 /CH 4 混合气选择性             以使用基于 COFs 的催化剂还原为 CO。例如,SU
            达 54。该课题组还利用限域促进传递机制,研制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等 [82] 分别以配位不饱和的 3d 金属原子 Co、Ni 和
            一种新型的 COFs 复合膜          [80] ,该复合膜利用 COFs          Cu 修饰 CTFs,并用于 CO 2 的电化学还原。其中,
            规整有序的孔道和高密度分布的基团,通过后修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i 修饰的 CTFs 对 CO 2 的电化学还原效果最好。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+
            烯烃促进传递载体(Ag )的方式,在 COFs 复合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论计算表明,CTFs 结构中金属的低配位对提高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+
            内构建了限域促进传递通道,在通道内 Ag 与丙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TFs 的催化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。YUAN 等                 [83] 以
            分子的接触和相互作用达到最大化,因此造成了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酸酐化的八羧基酞菁钴(Ⅱ)为节点,5,15-二(4-氨
            烯与丙烷分子较大的扩散速率差异。该复合膜对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苯基)-10,20-二苯基卟啉(DAPor)或 5,10,15,20-
            烯的渗透系数为 75,丙烯丙烷的选择性高达 35,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(4-氨基苯基)-卟啉(TAPor)为连接单元,通过卟
            现了丙烯丙烷气体的高效分离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啉和酞菁的亚胺化反应,首次制备了 2 种具有不同
            2.2   催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共轭结构和孔径的新型酞菁-卟啉偶联的 CTFs:
                 由于 π 电子共轭和电荷在堆叠方向上的轴向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Pc-2H 2 Por 和 CoPc-H 2 Por,并用于电催化 CO 2 的还
            输,大多数具有 π 共轭结构的 COFs 呈现出半导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原。结果表明,具有低配位的 CoPc-2H 2 Por 材料表
            行为。这种半导体性质使 COFs 成为捕获光子和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面更多的活性位点的暴露及 Co 中心的富电子环境,
            荷传输的有效光电催化剂,在清洁和绿色能源转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使其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(CO 2 RR)
            (例如,H 2 的产生和 CO 2 的还原)以及污染物的降解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催化活性(图 11)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11  CoPc-2H 2 Por 和 CoPc-H 2 Por 的电催化 CO 2  RR 性能 [83]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. 11  Electrocatalytic CO 2  RR performance of CoPc-2H 2 Por and CoPc-H 2 Por [83]
   25   26   27   28   29   30   31   32   33   34   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