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2 - 《精细化工》2021年第1期
P. 142
·132·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8 卷
6、8、10、11)以及反应时间(10 min、30 min、 2 个加药组(桑叶水提物和桑叶银纳米粒)、阳性组
1 h、2 h、4 h、6 h 和 12 h)对桑叶银纳米粒形成的 (紫杉醇);药物质量浓度为 6.25、12.5、25、50、
影响 [21] 。 100、200 mg/L。每个浓度 3 个平行孔,于细胞培养
1.2.3 验证实验 箱中培养 48 h [28] 。弃去每孔的上清液,再加入 50 μL
取 3 等份桑叶水提液,分别将 pH 调至 11.0, 的 2 g/L 的 MTT 溶液,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4 h,
按桑叶水提液与 AgNO 3 溶液体积比 1∶5,边搅拌边 然后完全弃去每孔的上清液后再在每孔加入 150 μL
将桑叶水提液滴入 5.0 mmol/L AgNO 3 溶液中,将反 的 DMSO,于培养箱中反应 30 min 后测定其在
应温度控制为 35 ℃,避光搅拌反应 6 h 后,测定反 490 nm 处的吸光度。细胞存活率的计算公式为:
应溶液在 300~600 nm 范围内的紫外吸收光谱 [22] 。 细胞存活率/%=A 样品/A 空白组×100
1.3 银纳米粒表征 式中:A 样品指被测样品的吸光度值,A 空白组指空白不
分别取适量的桑叶银纳米粒反应溶液以及桑叶 加药组的吸光度值。
水提液于比色皿中,用蒸馏水进行空白校正,然后
测定它们在 300~600 nm 范围内的紫外吸收光谱 [23] 。 2 结果与讨论
将少量干燥后的桑叶银纳米粒分散于粘有导电
2.1 桑叶银纳米粒制备条件优化
胶的扫描电镜样品台上,喷金,然后拍照观察纳米
2.1.1 AgNO 3 浓度对桑叶银纳米粒形成的影响
粒的形貌;同时用扫描电镜自带的能谱仪测定纳米 图 1 为不同考察因素对桑叶银纳米粒形成的影
粒的元素组成 [23] 。 响。紫外可见光下,金属纳米粒中的电子会发生集
将桑叶银纳米粒分散在蒸馏水中,超声 30 min 体振荡而产生特征性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(SPR)
后用 0.45 μm 的微孔滤膜过滤,然后用动态光散射 吸收峰 [29] 。银纳米粒在 350~500 nm 内有表面等离
仪测定纳米粒水溶液状态下的粒径大小、多分散指 子体共振最大吸收峰,而且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与银
数(PDI)及 Zeta 电位 [24] 。
纳米粒的粒径有关,其吸收强度和银纳米粒的含量
桑叶水提液冷冻干燥得到干燥的桑叶水提物粉 有关 [30] 。图 1a 显示,实验方法同 1.2.1 节时,随着
末,然后分别测定干燥水提物粉末和桑叶银纳米粒 AgNO 3 浓度的增大,银纳米粒的最大吸收强度逐渐
–1
在 400~4000 cm 范围内的 FTIR 谱图 [24] 。 增强,表明银纳米粒产量逐渐增多;而当 AgNO 3 浓
1.4 桑叶银纳米粒抗菌抗癌活性 度为 10.0 mmol/L 时,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。这
1.4.1 桑叶银纳米粒抗菌活性
是由于桑叶水提液用量一定的情况下,随着 AgNO 3
首先,将受试菌种活化 [25] ,用无菌水将活化后 浓度的增加,更多的 Ag 被还原成小的纳米粒子并
+
6
的受试菌种浓度均调至约 1×10 CFU/mL。然后分别 被桑叶中有机化合物吸附稳定;当 AgNO 3 溶液浓度
将调好浓度的大肠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铜绿假 进一步增加至过量时,桑叶中有机稳定剂成分被消耗
单胞杆菌以及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均匀地涂布于 MH 完后银纳米粒子会发生聚集形成较大的纳米粒子 [20] 。
琼脂平板上;将调好浓度的白色念球菌菌液均匀地 因此,AgNO 3 溶液浓度对银纳米粒的产量和粒径大
接种于 YM 琼脂平板上。用打孔器在每个涂有菌种 小均有影响。所以,当 AgNO 3 浓度为 5.0 mmol/L
的琼脂平板上打出 3 个分布均匀的小孔(直径约 时生成的银纳米粒较多同时粒径保持不变,故选择
6.0 mm)。分别将 50 μL 质量浓度均为 100 mg/L 的 AgNO 3 浓度为 5.0 mmol/L。
桑叶水提物、桑叶银纳米粒和阳性药加入到涂有受 2.1.2 反应温度对桑叶银纳米粒形成的影响
试菌种的琼脂平板上的小孔中。其中,头孢克肟以 图 1b 显示,实验方法同 1.2.1 节时,随着温度
及氟康唑分别作为细菌和真菌的阳性对照药。将加 的升高,最大吸收波长先基本保持不变,当温度升
完样品的 MH 平板放在 37 ℃恒温培养箱培养 24 h, 到 65 ℃时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,说明只有温度较
将加完样品的 YM 平板放至 28 ℃恒温培养箱培养 高的情况下银纳米粒粒径才会发生变化;随着温度
48 h [26] 。取出平板,分别测量抑菌圈直径大小,平 升高,最大吸收强度发生明显变化,说明温度对银
行实验 3 次,取平均值。 纳米粒产量影响较大。当温度为 35 ℃时,吸收强
1.4.2 桑叶银纳米粒抗癌活性 度明显增强,说明 35 ℃时银纳米粒产量明显增多,
经培养后 [27] ,分别收集长势良好的乳腺癌、肝 故选择制备银纳米粒的最适温度为 35 ℃。温度升
+
癌和宫颈癌细胞并在显微镜下计数,用 DMEM 完全 高会加速桑叶中还原性成分还原 Ag 成银核的过
4
培养基稀释成 1×10 个细胞/孔,分别取 100 μL 的细胞 程,如果温度过高还原速度过快以至稳定性成分来
混悬液加入到无菌 96 孔板中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不及吸附在粒子表面,使粒子发生聚集形成较大粒
24 h 至细胞贴壁后加药处理。设置空白组(DMEM)、 子;同时,高温容易破坏有机物与纳米粒子间的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