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5 - 《精细化工》2021年第1期
P. 145

第 1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春莉,等:  绿色合成桑叶银纳米粒及其抗菌抗癌活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·135·


                 表 1 统计了当质量浓度为 100 mg/L 时,所有待                  这可能由于白色念球菌对外界异物的抵抗力更强                     [39] 。
            测样品对受试菌的抑菌圈值。桑叶银纳米粒对大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另外,桑叶银纳米粒对革兰阴性菌(E. coli 和 P.
            杆菌、铜绿假单胞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枯草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eruginosa)的抑制效果高于革兰阳性菌(S. aureus
            孢杆菌及白色念球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,其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和 B. subtilis),而且对大肠杆菌(革兰阴性菌)的
            菌圈分别为(11.39 ± 1.02)、(10.50 ± 0.92)、(10.50 ±        抑制效果高于阳性药(头孢克肟)。这是因为革兰阴
            0.61)、(7.90 ± 0.79)和(8.31 ± 0.52) mm。可以            性菌的细胞壁比较薄,而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是较
            发现,相对于桑叶水提物,桑叶银纳米粒的抗菌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厚且致密的肽聚糖,因此桑叶银纳米粒子更容易透
            性得到了显著提高,而 AgNO 3 溶液对所有受试菌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过阴性菌的细胞壁进入细胞,从而干扰细菌的生理
            有很强的抑制作用,表明桑叶银纳米粒的抑菌活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功能  [36] 。虽然桑叶银纳米粒对受试菌种的抑制效果没
            主要来自于银,可知桑叶银纳米粒主要是通过释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 AgNO 3 高,但是绿色合成的银纳米粒的毒性较低,
               +
            Ag 来发挥抑菌作用。桑叶银纳米粒对受试细菌(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物相容性较高       [40] 。因此,桑叶银纳米粒比 AgNO 3
            B. subtilis 外)的抑制作用强于真菌(C. albicans),              更具有临床应用的优势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1   桑叶银纳米粒对受试菌种的抑菌圈值( x ± s,n = 3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able 1    Inhibition zone values of ML-AgNPs against tested microorganisms ( x ± s, n = 3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抑菌圈/mm
                   样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肠杆菌          铜绿假单胞杆菌     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       枯草芽孢杆菌           白色念球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. coli      P. aeruginosa      S. aureus       B. subtilis    C. albicans
                桑叶水提物              —               —                —               —               —
                桑叶银纳米粒          11.39 ± 1.02   10.50 ± 0.92     10.50 ± 0.61      7.90 ± 0.79     8.31 ± 0.52
                AgNO 3          15.97 ± 0.15   17.13 ± 0.78     13.17 ± 0.76     13.37 ± 0.31    12.11 ± 0.10
                头孢克肟             9.87 ± 0.31   10.61 ± 0.53     16.40 ± 1.97     11.97 ± 1.45       —
                氟康唑                —               —                —               —            15.20 ± 0.56
                 注:—代表无数据。

                 文献显示,叶兰愈伤组织提取物制备的银纳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银纳米粒对 P. aeruginosa(抑菌圈大小 6 mm)、E.
            粒具有抗菌作用        [41] ,当其质量浓度为 100 mg/L 时,           coli(抑菌圈大小 5 mm)和 C. albicans(抑菌圈大
            对 S. aureus、P. aeruginosa 和 E. coli 的抑菌圈大小         小 7 mm)的抑制效果好。本文所得桑叶银纳米粒和
            分别为(6.33 ± 0.57)、(8.16 ± 1.08)和(7.83 ±             赵海军等    [24] 制备的翻白草银纳米粒 C. albicans〔抑
            0.76) mm,抑制作用不如桑叶银纳米粒;而对 B.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菌圈大小(8.93 ± 0.56) mm〕的抑制作用相近。
            subtilis 和 C. albicans 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(9.66 ±            由于银纳米粒抗菌活性不仅与受试菌种和粒子粒径
            1.15)、(12.00 ± 2.64) mm,抑制作用强于桑叶银                  大小有关,还与粒子的形态、表面电荷以及表面吸
            纳米粒。本文制备的银纳米粒比 AJITHA 等                 [42] 制备    附的有机物质有关系         [19] 。因此,桑叶银纳米粒良好
            的丁香银纳米粒对 S. aureus(抑菌圈大小 5 mm)、                    的抗菌活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            P. aeruginosa(抑菌圈大小 8 mm)、E. coli(抑菌圈              2.3.2   抗癌活性
            大小 6 mm)和 B. subtilis(抑菌圈大小 7 mm)的抑                    桑叶银纳米粒对人宫颈癌、肝癌和乳腺癌细胞
            制效果强,也比 FEMI-ADEPOJU 等            [43] 制备的地蕨       系的细胞毒作用见图 6。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6   桑叶银纳米粒对人宫颈癌(a)、肝癌(b)和乳腺癌(c)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作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. 6    Cytotoxicity of ML-AgNPs against Hela (a), HepG2 (b) and MCF-7 (c) cell lines
   140   141   142   143   144   145   146   147   148   149   1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