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37 - 《精细化工》2021年第10期
P. 137

第 10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程   爽,等:  冬凌草硒多糖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·2067·


            长 334 nm 附近处有一个强吸收峰,与文献               [19-20] 报道   2.4   热稳定性分析
            的硒元素在波长 334 nm 处吸收峰的峰位一致,表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冬凌草多糖及冬凌草硒多糖的 TG 和 DSC 曲线
            硒元素已成功络合到多糖分子上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见图 3。如图 3a 所示,冬凌草多糖热重曲线分为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个不同阶段:第一阶段失重范围为 25~205  ℃,主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是由于自由水和束缚水的损失,质量损失率约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.5%;第二次快速失重阶段出现在 205~433  ℃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失重为 56.5%,这可能与多糖的热分解有关;第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次失重范围为 433~528  ℃,由于碳的热分解作用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使其质量逐渐下降。如图 3b 所示,冬凌草硒多糖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热重曲线分为 3 个阶段:第一阶段范围是 25~181  ℃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要是由于自由水和束缚水的损失,质量损失约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.6%;第二次快速失重阶段出现在 181~407  ℃,失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为 52.7%;第三阶段快速失重阶段出现在 407~ 700

                图 1   冬凌草多糖及硒多糖的 UV-Vis 吸收光谱                   ℃,失重为 21.6%,冬凌草硒多糖分解温度降低,
            Fig. 1    UV-Vis absorption spectra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  稳定性下降。原因可能是多糖中的 C—O 键结合牢
                   Rabdosia rubescens and selenium polysaccharides   固,稳定性高,不易裂解;当多糖分子中引入亚硒

            2.3   红外光谱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酸基,C—O 键的电子云发生了偏移,使得 C—O 键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之间的作用力减弱,亚硒酸基容易离去,从而引起
                 冬凌草多糖及硒多糖的红外光谱见图 2。由图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多糖的系列分解反应。所以,冬凌草硒多糖稳定性
            可知,冬凌草多糖在 3415、2926、1615、1417、1047                 降低,热分解温度降低          [25] 。关于 DSC 曲线,放热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1
            等处出现多糖典型的特征吸收峰              [21-22] 。3415 cm 强且    正,可以看出整个失重过程均为放热反应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1
            宽的吸收峰为 O—H 的伸缩振动;2926 cm 处为 C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1
            —H 的伸缩振动峰;1615 cm 处的峰表明多糖分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1
            内含有 C==O 官能团;1417 cm 处为 O—H 的弯曲
            振动峰   [23] 。与冬凌草多糖相比,冬凌草硒多糖红外光
            谱中多糖的一些特征吸收峰依然明显,说明冬凌草
            多糖主体结构未遭到破坏,只是一些特征峰的峰形
            发生了变化,吸收波长出现了一定的红移或者蓝移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1
            冬凌草多糖在 1615 cm 的 C==O 吸收峰在硒化修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1
            后蓝移到 1624 cm 。原因是在多糖硒化过程中亚硒
            酸根与 C==O 产生了亲核加成,共价结合导致了吸
            收峰的移动。除了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外,在 1049 cm                  –1
            附近出现了 O—Se—O 的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,在
                   –1
            880 cm 附近出现了 Se==O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,证
            明冬凌草多糖已被成功硒化修饰               [24] 。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3   冬凌草多糖(a)及硒多糖(b)的热分析谱图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. 3    Thermal analysis curves of  polysaccharides  from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abdosia rubescens (a) and selenium polysaccharides (b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5   XRD 分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冬凌草多糖及硒多糖的 X 射线衍射图谱见图 4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图 4 可知,当 2θ 为 20°左右时,冬凌草多糖显示出
                   图 2   冬凌草多糖及硒多糖的 FTIR 谱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26-27]
            Fig. 2    FTIR  spectra of  polysaccharides  from  Rabdosia   一个强度较大的衍射峰,为多糖的特征衍射峰              。
                   rubescens and selenium polysaccharides      表明冬凌草多糖同时存在结晶和非晶态结构,是一
   132   133   134   135   136   137   138   139   140   141   1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