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06 - 《精细化工》2022年第10期
P. 106

·2040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细化工   FINE CHEMICAL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39 卷

            离子迁移速率较低,晶面生长速率较低,而在较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出现了 MH 再次溶解现象。180  ℃时,片状产品
            温度时,由于离子迁移速率过高,影响了晶面生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六边形向三角形转化的趋势也能证明存在溶解过
            的选择性。当温度为 160  ℃时,产品的 I 001 /I 101 和               程。综上所述,在较高温度下晶面调控剂 MgCl 2 使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
            I 001 /I 110 值最高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片状 MH 再次溶解,形成了低饱和度、低 OH 浓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环境,从而生成了棒状和小颗粒产品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—120  ℃;b—140  ℃;c—160  ℃;d~f—180  ℃(不同放大倍数)
            图 7   不同反应温度下 MH 产品的 XRD 谱图(a)及特征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8   不同温度下 MH 产品的 FE-SEM 图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值(b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. 8    FE-SEM images of MH products prepared at different
            Fig. 7  XRD patterns (a) and characteristic peak ratios (b)   temperatures
                   of  MH  products prepared under different reaction
                   temperatur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不同反应温度下 MH 产品的粒径分布如图 9

                 不同反应温度下 MH 产品的 FE-SEM 图如图 8                   所示。

            所示。可以看出,产品整体均呈片状结构;当温度
            小于 140  ℃时,产品粒径分布较宽且存在大量细小
            颗粒;当温度为 160  ℃时,产品呈较明显的六角片
            状结构;当温度达到 180  ℃时,产品结构从六角片
            状向三角片状过渡(图 8f),同时出现了棒状晶体(图
            8d),且棒状晶体堆叠在片状晶体中,出现此现象的
            原因可能是棒状晶体基于异相成核而生长。LAI 等                    [20]
            认为,低的过饱和度会促进一维纳米结构的形成,
            而高的过饱和度则有利于二维片状的生长。LYU 等                    [34]
            使用不同浓度的氨水分别促进了棒状和片状结构的
            形成。ZOU 等     [35] 通过分析金属镁在甲酰胺溶液中获
            得片状 MH 得出,初始反应时特别缓慢地形成棒状
            结构,反应 6 h 后出现片状结构,并提出棒状 MH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
            的出现是在低饱和度、低 OH 浓度条件下生成的。
            据此推断棒状形貌可能是由于片状 MH 在高温长时
            间低饱和度条件下再次溶解形成的。
                 此外,从图 8e 中可以看出大颗粒周围出现了大
            量小颗粒,图 8f 大颗粒表面也附着大量小颗粒,而
            这些现象在 160  ℃下并未出现,由此判断在 180  ℃
   101   102   103   104   105   106   107   108   109   110   1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