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67 - 《精细化工》2022年第10期
P. 167

第 10 期                    张改红,等:  愈创木酚-β-D-葡萄糖苷的合成及其加香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·2101·


            烷中并滴入反应液,滴加完毕,继续搅拌反应 4 h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。载气 N 2 ,流量 35 mL/min,
            反应过程中用 TLC 监测,用 V(石油醚)∶V(乙酸乙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试样量 5~10 mg,升温速率为 20  ℃/min,温度范围:
            酯)=3∶1 的混合溶剂作为展开剂。反应完全后,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室温~700  ℃。
            止搅拌,将溶液过滤,滤液减压浓缩,得到棕色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4   感官评吸
            体。用 200~300 目硅胶柱层析分离,用 V(石油醚)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称取愈创木酚 0.12 g,愈创木酚-β-D-葡萄糖苷
            V(乙酸乙酯)=3∶1 的混合溶剂洗脱,收集含有目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Ⅳ)0.28 g,分别用无水乙醇溶解并定容至 1.0 mL,
            产物的溶液进行减压浓缩,得到化合物Ⅲ4.78 g,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采用自动注射加香仪分别将上述两种香料溶液添加
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率 52.6%。 HNMR (600 MHz,CDCl 3 ),δ:7.12 (d,         到未加香空白卷烟烟支中,每支卷烟加香 10  μL,空
            J=8.0 Hz,1H,H-6),7.07 (t,J=7.8 Hz,1H,H-5),         白对照为加入等体积量无水乙醇的烟支。将上述空白
            6.91 (d,J=8.2 Hz,1H,H-3),6.88 (t,J=7.8 Hz,         对照烟支和加香处理过的烟支置于温度(22±1)  ℃、
            1H,H-4),5.30~5.29 (m,2H,H-3′+H-2′),5.28 (m,        相对湿度 60%±3%的恒温恒湿箱中平衡 48 h 以上。
            1H,H-5′),5.19~5.10 (m,1H, H-4′),4.96 (d,J=7.8      参照 GB 5606.4—2005《卷烟第 4 部分:感官技术要
            Hz,1H,H-1′),4.27 (m,1H,H-6′),4.16 (m,1H,           求》,组织 7 位专家进行评吸并按照卷烟感官质量
            H-6′),3.82 (s,3H,H-OCH 3 ),2.09 (s,3H,H-Ac),       标准打分,对评吸结果进行分析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
            2.08 (s,3H,H-Ac),2.04 (s,6H,2×H-Ac)。 CNMR
            (150 MHz,CDCl 3 ),δ:170.66,170.33,169.45,          2   结果与讨论
            169.42,150.74,146.13,124.77,120.85,120.31,
            112.76,100.88,72.65,71.96,71.25,68.47,61.97,       2.1   化合物Ⅲ合成方法探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1
            56.02,20.73,20.68,20.67,20.63。IR (KBr),ν/cm :          糖苷化反应的核心问题是立体选择性和收率,
            2925,2845,1744,1500,1369,1224,1072,1039,           即如何高效、高收率地得到单一构型的产物。根据
            905,757,700。HR-ESI/MS,m/Z:C 21 H 26 O 11 ,         离去基团的不同,通常将糖供体分为三类:三氯乙
                    +
            [M+NH 4 ] :计算值 472.1813,实测值 472.1813。              酰亚胺酯    [12] 、全乙酰基或苯甲酰基类糖基供体             [13] 、
            1.2.2   愈创木酚-β-D-葡萄糖苷(Ⅳ)的合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卤代糖   [14] 。其中,溴代糖作为糖基供体时,反应条
                 向 500 mL 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 1.82 g (4 mmol)            件温和,易于控制,可得到单一 β 构型产物                  [15] 。因
            Ⅲ,8 mL 新制备的 0.2 mol/L CH 3 ONa/CH 3 OH 溶液,         此,本文以乙酰溴-α-D-葡萄糖作为糖基供体,分别
            150 mL 无水甲醇,室温搅拌 6 h。反应过程中用 TLC                    尝试了银盐法、相转移催化法、离子液体催化法来
            监测〔先用 V(石油醚)∶V(乙酸乙酯)=3∶1 展开,后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成化合物Ⅲ。课题组前期             [16] 探索并优化了银盐法
            用 V(氯仿)∶V(甲醇)=5∶1 展开〕,反应完全后,停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成 5-甲基糠醇-2,3,4,6-四-O-乙酰基-β-D-葡萄糖
            止搅拌,向溶液中添加适量硅胶,减压浓缩,得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苷,因此在合成化合物Ⅲ时,直接采用优化后的银
            淡黄色粉末,经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,先用 V(石油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盐法,以硅胶担载的 Ag 2 CO 3 为催化剂,4A 分子筛
            醚)∶V(乙酸乙酯)=3∶1 洗脱,后用 V(氯仿)∶V(甲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干燥剂,二氯甲烷为溶剂,加热条件下反应 7 h,
            醇)=5∶1 洗脱,收集含有目标产物的溶液,再减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LC 监测有 3 个产物生成:极性较小的为 2,3,4,6-
            浓缩,得到白色固体化合物Ⅳ 0.88 g,收率 77.4%。                     四乙酰葡萄糖;极性中等的为化合物Ⅲ;还有一个
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HNMR (600 MHz,CD 3 OD), δ: 7.19 (d,J=7.8 Hz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极性较大的未知物,可能是酚在银盐条件下生成的
            1H,H-6),7.0 2(d, J=3.8 Hz,2H,H-5+H-3),6.9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副产物。延长反应时间,化合物Ⅲ不再增加,用银
            (m,1H,H-4),4.91 (d,J=7.4 Hz,1H,H-1′),3.9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盐法合成化合物Ⅲ,收率较低,为 29.0%。
            (m,1H,H-3′),3.88 (s,3H,H-OCH 3 ),3.71 (dd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于银盐法收率较低,考虑到酚在碱性条件下,
            J=12.2、3.8 Hz,1H,H-2′),3.54~3.50 (m,2H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
            H-5′+H-4′),3.4 (d,J=5.4 Hz,2H,H-6′)。 CNMR          亲核性增强,因此,尝试采用碱性条件下的相转移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催化法合成化合物Ⅲ,结果如表 1 所示。
            (150 MHz,CD 3 OD),δ:149.51,146.70,122.71,
            120.90,116.76,112.39,101.46,76.80,76.45,73.53,         由表 1 中实验(1)可见,采用经典的相转移催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1
            69.95,61.10,55.28。IR (KBr),ν/cm :3378,2925,        化体系   [17] ,以质量分数为 10%的 NaOH 水溶液作为
            2848,1599,1500,1453,1369,1253,1215,1081,           碱性缚酸剂,CH 2 Cl 2 -H 2 O 双相体系为溶剂,TBAB
            1018,893,839,742。HR-ESI/MS,m/Z∶C 13 H 18 O 7 ,     为相转移催化剂,加热回流反应,收率为 30.5%,
                   +
            [M+Na] :计算值 309.0945,实测值 309.0950。                 反应中 TLC 监测,有两个明显的产物生成:含量较
            1.3   TG-DSC 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多的为极性较小的 2,3,4,6-四乙酰葡萄糖;含量较少
                 采用热重/差热同步热分析仪对糖苷Ⅳ进行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为极性较大的化合物Ⅲ。可能原因是反应体系中
   162   163   164   165   166   167   168   169   170   171   17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