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3 - 《精细化工》2022年第5期
P. 63

第 5 期                    倪金荧,等:  混合菌的构建及其对 3,4-二氯苯胺的生物转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·917·


            1.6.3   混合菌群的构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粗酶液。
                 结合菌株形态及转化性能,选取形态及颜色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采用 5,5'-二硫双(2-硝基苯甲酸)(DTNB)测定
            异较大的两株菌(可能是功能不同的菌株)构建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游离辅酶 A(CoA)的方法可以测定 N-乙酰基转移
            合菌群。按 1.6.1 节分别制备单一菌株的菌悬液,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酶活性   [17-18] 。酶反应体系如下:粗酶液 50  μL、
            1.6.2 节测定混合菌群对 3,4-DCA 的转化率,混合菌                    3,4-DCA 25 μL(终浓度 500 μmol/L)、乙酰辅酶 A
            群接种量保持 2%不变,两种菌悬液的体积比分别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μL(终浓度 400 μmol/L)于 96 孔板中孵育不同
            3∶1、2∶1、1∶1、1∶2、1∶3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,以 100 μL 6.4 mol/L 盐酸胍溶液终止反应,加
            1.6.4  3,4-DCA 转化条件的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入 100 μL 5 mmol/L DTNB 显色后,于 412 nm 处测
                 单因素预实验:以 1.6.2 节中的转化条件(温度                     定吸光度,定义每分钟 1 μmol 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
            30 ℃、自然 pH、接菌量 2%、摇床转速 180 r/min)                  的酶量为一个国际制酶活单位(U)。其他条件相同
            为基础,以 3,4-DCA 转化率为指标,初步考察接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情况下,以检测缓冲液代替酶液作为对照。
            量(1%、2%、3%、5%、7%)、转化温度(25、30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游离 CoA 生成量的测定:以不同浓度的 L-半胱
            35、40  ℃)、初始 pH(5、6、7、8、9)、摇床转速                    氨酸标准溶液制备标准曲线,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与
            (100、150、180、200、250 r/min)对混合菌(P11-1              吸光度变化相对应的游离CoA生成量。酶活计算公式为:
            与 L13 体积比为 1:1)转化 3,4-DCA 的影响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酶活/(U/L)=n/(t×V)           (2)
                 正交实验:选取单因素实验中的摇床转速、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:n 为 CoA 的生成量,μmol;t 为酶促反应时
            度和 pH 3 个因素,每个因素设置 3 个水平(其中: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间,min;V 为酶液用量,L。
            摇床转速为 190、200、210 r/min;温度为 28、30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32  ℃;pH 为 7、8、9)。通过 L 9 (3 )正交实验(表                2   结果与讨论
            1)确定混合菌的最佳转化条件组合,结果用 SPS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1  3,4-DCA 转化菌的筛选与鉴定
           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通过 1.4 节分离纯化,筛选得到 5 株 3,4-DCA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1   正交实验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转化菌株,并按照 1.6.1 节制备菌悬液,按照 1.6.2
                   Table 1   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  节进行 3,4-DCA 的转化实验,结果见图 1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影响因素
               序号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摇床转速/(r/min)       温度/℃      pH
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190              28       7
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190              30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190              32       9
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200              28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200              30       9
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200              32       7
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210              28       9
   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210              30       7
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210              32       8

            1.7   代谢产物的测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1   不同菌株对 3,4-DCA 转化的能力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. 1    Transformation ability of different strains to 3,4-DCA
                 取转化过程中的培养液经 12000 r/min 离心,取
            上清液用二氯甲烷按体积比 1∶1 萃取两次,萃取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图 1 挑选转化能力较强,形态与颜色差异
            旋转蒸发后用甲醇(色谱级)溶解,得到的有机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较大的 L13 与 P11-1 作为实验菌株,进行混合菌群
            溶液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后再进行 GC-MS 分析。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构建。两株菌在 LB 固体培养基上 30  ℃培养 48 h
            后,将气相色谱中检测到的各物质的保留时间和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后的形态见图 2。菌落单一,P11-1 呈均一黄色,圆
            谱图与美国标准质谱数据库(NIST)进行比对,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形隆起,较为湿润;L13 呈蓝绿色,扁平湿润,表
            析代谢产物的分子结构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面略褶皱。两株菌革兰氏染色均显阴性,显微镜下
            1.8   菌株酶活测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呈长短不一的杆状。
                 粗酶液的制备:取振荡培养 3 d 后的混合菌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将菌株 16S rDNA 序列与 GenBank 中报道的
            化液 50 mL(OD 600 为 0.91),于 12000 r/min 离心 5 min,    16S rDNA 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,结果显示与铜绿假
            细胞沉淀用检测缓冲液(25 mmol/L Tris-HCl,pH 7.5)              单胞菌(Pseudomonas aeruginosa)相似度达 99%以
            洗涤并重悬,400 W 超声破碎 90 次(破碎 3 s,间                     上。采用 MEGA 5.0 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(图 3),结
            隔 3 s),4  ℃下 12000 r/min 离心 10 min,取上清液            合菌落形态,初步鉴定为 Pseudomonas aeruginosa。
   58   59   60   61   62   63   64   65   66   67   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