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5 - 《精细化工》2022年第5期
P. 75

第 5 期                    肖自胜,等: CuCl 2 -N-甲基咪唑催化合成 2, 4, 4, 4-四氯丁腈                       ·929·


            表征,结果如图 1 所示。由图 1 可知,2θ 为 14.3°、                   2.1.3  TG 分析
            15.6°、17.5°、24.2°、26.3°、26.7°处为 CuL 2 Cl 2 (卡          CuL n Cl 2 (n = 1, 2, 4)的 TG 曲线如图 3 所示。由
            片号:JCPDS 32-1609)的特征衍射峰         [20] ;2θ 为 10.6°、  图 3 可知,CuL 2 Cl 2 在 150  ℃前无明显的质量损失,
            12.4°、13.5°、20.3°、22.9°、24.3°处为 CuL 4 Cl 2 的特      在 156~250  ℃内有明显的失重,这可能归因于配体
            征衍射峰     [21] 。说明合成的产物具有与之相应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N-Mim 的脱除;CuLCl 2 在 150  ℃前失重约 5%,这
            结构。CuLCl 2 的特征衍射峰分布在 2θ=9.6°、16.9°、                可能是其吸附水的脱除所致;而 CuL 4 Cl 2 在 150℃前
            23.2°、33.9°处,其谱图与 CuL 2Cl 2 和 CuL 4Cl 2 存在着        失重约 15%,表明 CuL 4 Cl 2 的稳定性明显低于前两
            很大差别,也与 CuCl 2 (卡片号:JCPDS 34-0775)          [22]   者,这是由于配体 N-Mim 易于从 CuL 4 Cl 2 中脱除所
            显著不同,XRD 标准图谱库中暂无其标准卡片图谱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致。图 3 还表明,CuL n Cl 2 的热稳定性随着配体数量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增加而减弱。CuL 2 Cl 2 在高于 156  ℃后才开始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,这表明 CuL 2 Cl 2 在低于 120  ℃的催化反应中结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构可保持稳定。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图 1  CuL n Cl 2 (n = 1、2、4)配合物的 XRD 谱图
              Fig. 1    XRD patterns of CuL n Cl 2 (n = 1, 2, 4) complexes

            2.1.2  FTIR  分析

                 CuL n Cl 2 (n = 1, 2, 4)和 N-Mim 的 FTIR 谱图如图               图 3  CuL n Cl 2 的 TG 曲线
            2 所示。由图 2 可知,CuL n Cl 2 和 N-Mim 的红外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. 3    TG curves of CuL n Cl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1
            收峰形相似。以 3110 cm 为中心的强吸收带对应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2  CuL n Cl 2 的催化性能
            N-Mim 环侧链—CH 3 中 C—H 伸缩振动。N-Mim 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2.1  CuL n Cl 2 配位数对催化性能的影响
            的 C==C、C==N 和 N—CH 3 骨架振动吸收带出现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 CuL n Cl 2 (n = 1, 2, 4)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1
            1669、1517 和 1235 cm 处。当 N-Mim 中的 3 位 N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位数对 ATRA 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,实验结果列于
            原子与 Cu(Ⅱ)配位时,由于 Cu—N(N-Mim)的耦合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1。在只有配体及无铜盐催化剂的条件下,反应
            而引起 N-Mim 环振动强度和频率在 1190~1450 cm             –1    均无法进行。这说明催化剂中的催化活性中心是铜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1
            和 865~985 cm 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。另外,N-Mim                    原子(序号 1 ~3 )。在同等条件下,仅使用 CuCl 2•2H 2O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
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1
            中 2955 cm 处的中等强度的—CH 3 伸缩振动峰在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c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(序号 3 ~3 )显示出低的催化活性,TBN 的收率
            合物中几乎消失。这些变化可以归属为 N-Mim 分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较低(≤15.8%)。使用 CuLCl 2 和 CuL 4 Cl 2 均能获得
            骨架与 Cu—N(N-Mim)低频振动的耦合。在 N-Mim 与                   较好的 AN 转化率和中等的 TBN 收率(序号 4 ~4 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
            其他金属配合物的谱图中也观察到类似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[23-24] 。   6 ~6 ),而同等条件下使用 CuL 2 Cl 2 可以得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.3%~91.6%的 TBN 收率(序号 5 ~5 )。这表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uL 2 Cl 2 具有更适宜的空间配位结构使Cu活性中心呈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现 最 佳 的 催化性能,更 有利于 CCl 4 的活化 及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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l 3 C-CH 2CH-CN 自由基的猝灭,采用 MeCN 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uL 2 Cl 2 协同作用,在优化条件下 TBN 的收率最高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达 91.6%(序号 5 )。这也说明,在 ATRA 反应中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uL 2 Cl 2 和 MeCN 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催化作用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可能是由于 MeCN 通过协同催化加速了 CuL 2 Cl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配合物中 Cu—N 和 Cu—Cl 键的结构畸变,促进了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uL 2 Cl 2 向 CuL 2 Cl 的结构转化,CuL 2 Cl 的空间结构
              图 2   N-Mim 和 CuL n Cl 2 (n = 1, 2, 4)配合物的 FTIR 谱图
            Fig. 2    FTIR spectra of N-Mim and CuL n Cl 2  (n = 1, 2, 4)   有利于 CCl 4 的进攻和 Cl 3 C-Cl-CuL 2 Cl 配合物的形
                   complex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成 [22] 。在 MeCN 的溶剂化效应下 Cl 3 C-Cl-CuL 2 Cl
   70   71   72   73   74   75   76   77   78   79   8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