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0 - 《精细化工》2023年第2期
P. 140

·362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细化工   FINE CHEMICAL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40 卷

            速率的影响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图 12 可知,反应后铅粉的表面较原始铅粉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+
                 由图 11 可知,反应温度对铅粉置换 Cu 的反应                     面粗糙度增加,这可能是由于置换后的铜附着在铅
            速率有显著影响。随着温度的升高,溶液中铜含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粉表面造成的。另外,50  ℃下得到的铅粉净化残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+
            (ρ/ρ 0 ,其中,ρ 0 和 ρ 分别为 Cu 的初始质量浓度                  的形貌比 20  ℃下更加粗糙。这是因为,在较高温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+
            和反应后溶液中 Cu 的质量浓度)的下降速率(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度下,铅粉置换铜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,导致新置
            斜率)明显增加,说明升高温度可以提高铅粉置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换出的铜无法与铅粉表面紧密贴合。铜的这种较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松散的附着状态极易被水流冲刷剥落至铅粉间隙,
            除铜的效率。同时还可以看出,在反应前 50 s,ρ/ρ 0
            随温度的变化很小,这可能是因为铅粉表面的氧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堵塞铅粉缝隙。表现在实际净化过程中则为流柱中
            层阻止了铅粉表面与铜的接触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液面不断升高,甚至发生溢柱的现象,因此,温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铅粉缝隙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3.6   除铜残渣分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13 为除铜过程中产生的铅粉净化残渣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apping 图及 EDS 图。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图 11   温度对铅粉置换除铜反应速率的影响
            Fig. 11 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reaction rate of lead powder
                   replacement copper

                 但值得注意的是,温度升高会导致狭窄的铅粉
            缝隙堵塞,使得反应无法进行。图 12 为原始铅粉和
            不同温度下反应得到的铅粉净化残渣的 SEM 图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—含铅铜的总图;b—铜的单独分布图;c—铅的单独分布图;d—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铅粉净化残渣的 EDS 图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13   铅粉净化残渣的 Mapping 图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. 13    Mapping image of lead residue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图 13a~c 可知,沉积铜呈片状分布在铅粉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面,而且可以观察到少量裸露的铅粉表面,意味着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铅粉并未被完全利用。由图 13d 可知,残渣中铜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量分数为 67.53%,远高于理论计算得到的 10%。这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能是由于铅粉粒径较大,X 射线无法完全穿透铅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粉,因此,EDS 分析范围被限制在铅粉表面,导致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铜质量分数测试结果偏高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3.7   净化除铜过程的动力学研究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采用搅拌法对铅粉置换除铜动力学进行研究。
            图 12   原始铅粉(a、b)、20  ℃下反应得到的铅粉净化残                  在 29.4、45.0、55.0  ℃下,获得不同反应温度下溶
                  渣(c、d)、50  ℃下反应得到的铅粉净化残渣(e、f)                液中的 Cu 质量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。由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+
                  的 SEM 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铅粉表面不可避免地被氧化,所以反应初始阶段为
            Fig. 12    SEM images of raw lead powder (a, b), purification   铅粉表面氧化层与酸的反应,即“铅粉活化”阶段,
                   lead powder residue  obtained at  20  ℃  (c, d) and
                   purification lead powder residue obtained at 50  ℃   所以选取线性关系较好的时间段(50~180 s)进行
                   (e, f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力学分析。图 14a 为不同反应温度下 ln(ρ/ρ 0 )对反
   135   136   137   138   139   140   141   142   143   144   1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