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0 - 《精细化工》2023年第8期
P. 50

·1664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细化工   FINE CHEMICAL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40 卷

            合的协同效应,光诱导载流子有效空间分离和转移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利用率低、光生电子-空穴对复合快以及光生载流子
            以提高 CO 2 的光催化还原活性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寿命短等缺点,但通过配体修饰、过渡金属离子掺
                 在 CO 2 的还原过程中,会得到不同种类的产物,                     杂、金属沉积、半导体复合和表面杂化等多种方法
            如 CO、CH 4 、HCOOH 和 CH 3 OH 等。通过调节光                 能改善这些缺点。通过对其能带结构修饰和改性,
            激发特性、CO 2 的吸附/活化、中间体的吸附/  解吸、                      改变其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和吸收强度,阻止光生
            能带结构、催化活性位点以及光生载体的分离效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子与空穴的复合,延长载流子的寿命,从而提高
            等 1 个或多个因素,可以相应地改变产物的选择性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光催化活性。
            从而使产物得到更广泛的应用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前,光催化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已有了一定的
            3.3   在光催化分解水方面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规模,但在能源领域还仍需提升。NH 2 -MIL-125(Ti)
                 MOFs 作为新型的光催化材料,配位中心的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光催化剂在未来实际应用中,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
            渡离子容易得失电子,使其具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进一步研究:
            的能力    [64] 。在可见光照射下,当 MOFs 材料吸收的                     (1)NH 2 -MIL-125(Ti)在光催化制氢的产率仍需
            能量等于或者大于其禁带宽度时,位于 HOMO 上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提高,还未能达到在生产中实际应用的要求,未来
            电子能够被激发到 LOMO 上,同时空穴在 HOM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借助理论计算的手段,以及深入探究光催化制氢的
            上产生,形成电子空穴对。产生的电子迁移到 MOF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机制,有助于设计和调控更优异的复合光催化剂;
            材料表面将水还原成氢气,空穴被牺牲剂猝灭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2)NH 2 -MIL-125(Ti)复合材料在反应结束后难
                 近年来,通过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,NH 2 -MIL-                    以分离回收利用,因此改善催化剂分离回收性能的
            125(Ti)材料在光催化剂制氢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方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;
            展。AFZALI 等    [65]  通过以不同含量的四方晶体 RuO 2                (3)构建 S 型异质结能够有效促进光生电子-
            为助催化剂制备了一系列 RuO 2 /NH 2 -MIL-125(Ti)复              空穴对的分离,使其分别具有高的还原和氧化能力。
            合材料。结果表明,对比加入的 RuCl 3 •H 2 O 体积为                   因此,构建 S 型的 NH 2 -MIL-125(Ti)复合材料不仅可
            1~3 mL 制备 RuO 2 /NH 2 -MIL-125(Ti),其中,加入 2         以提高可见光利用率,同时阻止氧化型的光生空穴
            mL 制备的 RuO 2 /NH 2 -MIL-125(Ti)光电极在 1.23 V         与还原性的光生电子转移,未来发展可期。
            时的光电流密度显著高于人工海水中的可逆氢电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:
            电位(RHE),能够明显加快析氢反应的速率。HE 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1]   YUAN H, MIN Y X, XU L. Prediction  of dual-doped  integrated
            [57]
               通过简单的低温煅烧原位构建了碳量子点(CDs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sPbBr 3-CsPbCl 3 perovskite heterostructure for practical photocatalytic
            掺杂的 CDs@NH 2 -MIL-125(Ti)双功能催化剂,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water splitting with a new descriptor[J]. Journal of Physical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hemistry Letters, 2021, 12(2): 822-828.
            表明,该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氢气的产率可以达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2]   CHEN Z, ZHANG Y, SONG Q, et al.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
            到 5820.95 μmol/g。SU 等  [66] 合成了 NH 2-MIL-125(Ti)/      of polymerizable MOF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OF/polymer mixed
            Pt/g-C 3 N 4 高效催化剂,并用于可见光驱动的 H 2 生成                    matrix membranes[J]. STAR protocols, 2022, 3(1): 101039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3]   LIU J, FENG J, LU L, et al. A  metal-organic-framework-derived
            反应,结果表明,NH 2 -MIL-125(Ti)/Pt/g-C 3 N 4 的 H 2           (Zn 0.95Cu 0.05) 0.6Cd 0.4S solid solution as efficient photocatalyst for
            最高生成速率为 3986 mmol/(h·g),这归因于复合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[J]. ACS Applied Materials & Interfaces,
            料的分级介孔和微孔结构能够实现更有效的表面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0, 12(9): 10261-10267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4]   PAN T. Nanoengineering of yolk-shell MOF@MOF nanomaterials
            附和更快的光生载流子分离,从而有利于光催化制氢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or catalytic reactions[J].  Abstracts of  Papers of the  American
                 目前,NH 2 -MIL-125(Ti)材料在光催化制氢领域                    Chemical Society, 2019, (257): 541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5]   WANG J L, WANG C, LIN W B. Metal-organic frameworks for light
           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,但光催化机理和结构关系等方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arvesting and photocatalysis[J]. ACS Catalysis, 2012, 2(12): 2630-
            面还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,在未来的光催化领域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40.
            展仍有很大的空间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6]   MAHMOOD A,  GUO W H,  TABASSUM H, et al. Metal-organic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ramework-based nanomaterials for electrocatalysis[J]. Advanced
            4   结束语与展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nergy Materials, 2016, 6(17): 1600423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7]   GAO W Y, CARDENAL  A D, WANG C H, et al. In operando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nalysis of diffusion in porous metal-organic framework catalysts[J].
                 随着人类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与能源日益短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hemistry-A European Journal, 2019, 25(14): 3465-3476.
            矛盾的加剧,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也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8]   CHEN B Y (陈柏瑜), HU T D (胡天丁), SHAN S Y (陕绍云), et al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OF-based catalysts for  hydrogen
            现出更加重要的位置。光催化技术是一种理想的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roduction  by photolysis of water[J] Acta Materiae Compositae
            境污染治理技术,能够有效缓解上述矛盾,是目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nica (复合材料学报), 2022, 39(5): 2073-2088.
            中国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前景方法之一。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9]   MENDT M, VERVOORTS P, SCHNEEMANN A, et  al. Probing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+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ocal structural changes at Cu  in a flexible mixed-metal  metal-
            NH 2 -MIL-125(Ti)作为新型光催化剂,虽存在可见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rganic framework by in situ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during
   45   46   47   48   49   50   51   52   53   54   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