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17 - 《精细化工》2020年第1期
P. 117

第 1 期                   张   彬,等: LiF/CaO 催化碳酸乙烯酯与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·103·


            表 6    不同 LiF 负载量的 LiF/CaO 催化剂的碱强度和碱量                  由表 8 可知,首次使用催化剂时 EC 转化率为
            Table 6    Basic strength and basicity of LiF/CaO with different   77.98%,第 2 次使用时 EC 转化率降至 53.81%,第
                   LiF loading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次使用时 EC 转化率仅 23.04%。
             Synthesized   Basicity/(mmol/g)   Total basicity  DMC
              catalysts   H = 7.2~9.3  H = 9.3~11.0   /(mmol/g)  yield/%  采用 ICP 光学发射光谱法检测在第一次反应完
             CaO         0.16      0.11      0.28    38.79     后,反应液中 Li 和 Ca 质量分数,结果如表 9 所示。
             5-LiF/CaO   0.18      0.20      0.38    57.87
             10-LiF/CaO   0.46     0.31      0.77    61.36       表 9    LiF/CaO 第一次使用后液相中钙和锂的含量
             15-LiF/CaO   0.54     0.44      0.98    64.89     Table  9    Content  change  of  calcium  and  lithium  in  liquid
             20-LiF/CaO   0.62     0.56      1.18    77.96             after LiF/CaO first use
             25-LiF/CaO   0.63     0.53      1.16    67.75                      Ca 质量分数/%      Li 质量分数/%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次使用后            0.074          0.030
                 由表 6 可知,CaO 具有强碱性(碱强度为 H≤

            11.0),负载 LiF 后,LiF/CaO-500 的弱碱量和强碱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表 9 可知,经过第一次反应,反应液中含有
            量随着 LiF 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。在负载量超过 20%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.074%的 Ca 和 0.030%的 Li,说明负载催化剂中的
            时,总碱量略有降低。这是因为负载 LiF 后,LiF/CaO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a 和 Li 流失严重,与文献[33, 36]中的结果一致。由
            中有 CaF 2 和 Li 2 O 等新物相生成(见图 7),且随 LiF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于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 Li 和 Ca 溶入到液相,导致固
            含量的增加而增加,导致催化剂的弱碱量和强碱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体催化剂活性组分流失。
            发生变化。
                 不同焙烧温度制备 20-LiF/CaO 催化剂的碱强                    3   结论
            度和碱量分析如表 7 所示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浸渍法制备的不同 LiF 含量和不同焙烧温度
            表 7    不同焙烧温度制得 LiF/CaO 催化剂的碱强度和碱量
            Table 7    Basic strength and basicity of LiF/CaO with different   LiF/CaO 催化剂的性质和对酯交换法合成 DMC 的
                  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                   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,结果显示,LiF
              Calcination   Basicity/(mmol/g)   Total basicity  DMC  负载量、焙烧温度决定 LiF/CaO 的物相组成、结构,
             temperature/℃   H = 7.2~9.3 H = 9.3~11.0   /(mmol/g)  yield/%  进一步决定 LiF/CaO 的碱强度、碱量。碱强度和碱量
                 300       0.74     0.11     0.85    11.5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关键。LiF 负载量为 20%、焙烧
                 400       0.67     0.34     1.01    10.5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温度 为 500  ℃时 , LiF/CaO 的总碱量最 大,即
                 500       0.62     0.56     1.18    77.96
                 600       0.51     0.42     0.93    50.00     1.18 mmol/g。在原料配比 n(甲醇)∶n(EC) = 10∶1、
                 700       0.43     0.32     0.75    26.16     催化剂用量为碳酸乙烯酯质量的 0.1%、反应温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0 ℃、反应时间 0.5 h 的工艺条件下,EC 转化率、
                 由表 7 可见,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,20-LiF/CaO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MC 选择性 和收 率分别 为 77.98% 、 99.97% 和
            的弱碱量减少,强碱量和总碱量先增加后减少。当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7.96%。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研究发现,由于反应
            焙烧温度为 500  ℃时,20-LiF/CaO 的强碱量和总碱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过程中 Ca、Li 溶入到液相中,从而导致催化剂活性
            量明显增加。这是因为随着焙烧温度升高,由于发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降。因此,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催化剂的重
            生式(1)反应,20-LiF/CaO 中 Li 2 O 量增加,使 20-LiF/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使用性,使催化剂在多次使用后依旧保持较好的催
            CaO 的强碱量和总碱量增加,进一步升高焙烧温度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化活性。
            催化剂可能发生烧结,使总碱量降低,导致催化剂
            活性降低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:
            2.4   催化剂重复使用性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1]   Zhang  Zhifang  (张智芳). Direct synthesis of  DMC  from CO 2  and
                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实验结果如表 8 所示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ethanol  [D].  Xi’an:  Shaanxi  Normal  University  (陕西师范大学)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9.
                    表 8    LiF/CaO 催化剂的可重复使用性
            Table 8    Reusability of LiF/CaO catalyst for transesterification   [2]   Pachecom A, Marshallc L. Review of dimethyl carbonate manufacture
                   of EC with methano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nd  its  characteristics  as  a  fuel  additive[J].  Energy  &  Fuels,  1997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(1): 2-29.
              Cycling      EC           DMC         DMC
              numbers   conversion/%   selectivity/%   yield/%  [3]   Delledonne D, Rivetti F, Romano U. Developments in the production
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77.98         99.97       77.96          and application of dimethylcarbonate[J].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1, 221(1): 241-251.
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53.81         96.03       51.6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4]   Tundo P, Selva M. The chemistry of dimethyl carbonate[J]. Accounts
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40.13         98.74       39.6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f Chemical Research, 2002, 35(9): 706-716.
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23.04         97.36       22.4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5]   Ono  Y.  Catalysis  in  the  production  and  reactions  of  dimethyl
                 Reaction conditions : n(methanol) : n(EC) = 10 : 1,catalyst   carbonate, an environmentally benign building block[J]. Applied Catalysis
            dosage 0.1%,0.5 h,70  ℃,下同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General, 1997, 155(2): 133-166.
   112   113   114   115   116   117   118   119   120   121   1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