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6 - 《精细化工》2020年第5期
P. 36

·886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细化工   FINE CHEMICAL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37 卷

            疗方案相比,明显地增强抗肿瘤效果。这些结果表
            明,外加磁场能够引导载体药物在肿瘤区域富集。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6    阿霉素/壳聚糖-油酸/碳纳米管纳米粒子的构建以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及近红外光控制的 pH/温度双重响应的药物释放               [42]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. 6   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doxorubicin/chitosan-oleic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cid/carbon nanotubes nanoparticles and the drug release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n response to the pH decrease and the temperature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ncrease induced by the NIR light irradiation [42]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2    靶向智能响应型纳米药物载体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随着智能响应型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越来越广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泛,研究者们开始追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纳米药物载
                图 5  Ce  掺杂 γ-Fe 2 O 3 磁响应纳米粒子的构建    [40]      体的靶向性。这一目标的实现往往是通过提高纳米
            Fig.  5    Schematic  illustration  of  Ce-doped-γ-Fe 2 O 3  magnetic   药物载体的肿瘤靶向性和特异性。因为不同的病理
                   response nanoparticles [40]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变化往往会发生不同基因表达的上调,从而导致细
            1.1.4    多重敏感型纳米药物载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胞表面某种分子高表达,而这些分子在正常组织中
                 单一因素敏感的纳米药物载体往往存在很多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往往呈现低表达甚至不表达。因此,可以将其作为
            陷,比如:光-热对深部肿瘤往往效果不理想,高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靶标,设计相应的与其可以特异性结合的靶分子,
            度聚焦超声对大肿瘤收效甚微,肿瘤微环境敏感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再与智能响应型纳米药物载体相连,即得到靶向智
            因素往往由于差异不明显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等。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响应型纳米药物载体,实现药物载体的靶向递送,
            了改善上述问题,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以及更广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样可以大大增加药物载体在肿瘤部位的富集,进
            应用范围,研究者们致力于将多种敏感因素相结合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步通过刺激响应元件促进药物的局部释放,大大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增强纳米药物对肿瘤组织的特异性杀伤能力,若设
            设计多重敏感型纳米药物载体,在保证良好生物相
            容性的前提下,实现药物释放的更有效调控                     [41] 。例    计合理可以减少纳米药物的注射剂量,从而进一步
            如:QIN 等    [42] 设计了一种 pH/热双重敏感的纳米药                 减少对人体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机体中,正常细胞与其周围的组织环境之间
            物载体。作者将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修饰的单壁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动态平衡,共同调控着细胞的增殖、分化等。当
            纳米管装载到 pH/热敏感的纳米凝胶中,盐酸阿霉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常细胞不断恶化形成肿瘤细胞,其周围的组织环
            通过 π-π 堆积效应结合到壳聚糖衍生物上(图 6)。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境也将发生恶性循环,随着肿瘤组织的无限增殖,
            纳米凝胶的设计过程中使用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将会不断地构建属于其自身生长的外部环境,从而
            使得纳米凝胶的相转变温度为 30~38 ℃,这一温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形成新的微环境,这一规律将贯穿于肿瘤形成的整
            是体内应用的先决条件。实验表明,在 40 ℃下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个过程。与正常细胞相比,肿瘤组织的 pH、酶等微
            酸阿霉素的释放明显优于 25 ℃。与 pH 为 7.4 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环境均有明显的变化。因此,构建肿瘤微环境敏感
            正常条件相比,当 pH 为 5.0 时药物的释放速率进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智能响应型纳米药物载体将能增加药物的靶向
            一步增加。细胞水平的实验结果表明,制备的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性,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。
            米凝胶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显著的肿瘤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2.1    pH 敏感型纳米药物载体
            胞毒性。双重因素诱导的药物释放能够更加精准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研究表明,肿瘤微环境的 pH 为弱酸性,pH 约
            实现肿瘤靶向治疗,进一步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2]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 6.5,且细胞内溶酶体和内含体的 pH 进一步降低 ,
            作用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别在 6.0 和 5.5 左右,这一 pH 梯度能够实现药物
   31   32   33   34   35   36   37   38   39   40   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