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7 - 《精细化工》2022年第1期
P. 147
第 1 期 陈 鑫,等: 膦基分子改性纤维素负载铜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·137·
13
1.2.1.1 改性纤维素(Cell-OPPh 2 )的制备 7.19(s,1H),7.12(s,1H); CNMR(126 MHz,
准确称取干燥处理的微晶纤维素(3.0 g)和无 CDCl 3 ),δ:136.31,134.54,129.35,128.85,126.46,
水吡啶(120 mL)加至配备有搅拌器、干燥管、尾 120.43,117.21。
气吸收及回流装置的三口瓶中,80~90 ℃下剧烈搅拌 1.3.2 Ullmann 反应
反应 30 min 后冷却至室温,取 12 mL 二苯基氯化膦
(Ph 2 PCl) [26] 滴加到反应液中,保持滴速约 1 滴/s。
待 Ph 2 PCl 滴加完毕后,反应混合物室温下继续搅
拌 2 d。过滤收集固体,无水乙醇洗涤(30 mL×3),
60 ℃真空干燥箱烘干,得到白色固体功能化纤维素
Cell-OPPh 2 。
在 50 mL Schlenk 管中加入碘苯(225 mg,
1.2.1.2 催化剂〔Cell-OPPh 2 -Cu(Ⅱ)〕的制备
将 Cu(OAc) 2 (0.9 mmol,0.18 g)、无水乙醇 1.1 mmol)、咪唑(68 mg,1.0 mmol)、K 2 CO 3
(276.42 mg,2.0 mmol)、邻菲啰啉 [27] (40 mg,
(30 mL)加入带回流装置的圆底烧瓶中。80 ℃下
0.2 mmol),Cell-OPPh 2 -Cu(Ⅱ)(50 mg,0.1 mmol),
充分搅拌 30 min 后,加入 Cell-OPPh 2 (2.0 g),加
室温空气氛下注射加入 1,4-二氧六环(5.0 mL),
热回流 24 h,反应液冷却至室温,抽滤,依次用无
密封后 110 ℃下搅拌反应 24 h。TLC 检测〔展开剂
水乙醇(25 mL×3)、无水乙醚(25 mL×3)洗涤固
为 V(乙酸乙酯)∶V(石油醚)=1∶5〕,反应结束后冷
体,60 ℃真空干燥箱干燥过夜,得到深灰色固体
却至室温,加入蒸馏水(20 mL)淬灭反应,乙酸乙
Cell-OPPh 2 -Cu(Ⅱ)。
酯萃取(30 mL×3),得有机相,无水硫酸镁干燥,
1.3 Cell-OPPh 2 -Cu(Ⅱ)催化 C—N 键反应及循环
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〔洗脱剂为 V(乙酸乙酯)∶V(石
性能测试
油醚)=1∶5〕,得亮黄色油状物 1-苯基咪唑。
1.3.1 Chan-Lam 反应
1.3.3 循环实验
反应完成后,反应液冷却至室温,加入蒸馏水
淬灭,采用过滤和离心的方法回收催化剂。首先,
过滤除去液相组分,再依次用水、无水乙醇洗涤固
体并离心,最后 60 ℃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过夜,回
收的催化剂 Cell-OPPh 2 -Cu(Ⅱ)用于下次反应。
在 50 mL Schlenk 管中加入苯硼酸(134 mg, 1.4 结构表征
1.1 mmol)、咪唑(68 mg,1.0 mmol)、Cell-OPPh 2 -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FTIR)采用 KBr 压片法,
–1
Cu(Ⅱ)(50 mg,0.1 mmol),三乙胺(TEA) 分辨率为 4 cm ,扫描次数为 30;扫描电子显微镜
(203 mg,2.0 mmol),室温空气氛下注射加入无 (SEM)测试样品预先镀金膜,加速电压 10.00 kV,
水甲醇(5.0 mL),密封后 65 ℃搅拌反应 24 h。 工作距离(WD=10.9 mm);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
TLC 检测〔展开剂为 V(乙酸乙酯)∶V(石油醚)=1∶ 测试最大放大倍数 105 万倍,点分辨率 0.24 nm,信
5〕,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,加入蒸馏水(10 mL) 息分辨率 0.14 nm,加速电压 200 kV;热重分析
淬灭反应,并加入乙酸乙酯(5 mL)稀释。分液, (TG)在 N 2 保护下进行,升温速率为 10 ℃/min;
乙酸乙酯萃取(5 mL×3)水相。合并有机相,无水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(ICP-OES)泵浦
硫酸镁干燥,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〔洗脱剂为 V(乙 率 29 r/min,雾化器流量 0.86 L/min,辅助气流量
酸乙酯)∶V(石油醚)=1∶5〕,得亮黄色油状物 1-苯 0.7 L/min,样品冲洗时间 40 s,射频功率 1300 W;
1
基咪唑。 HNMR (500 MHz,CDCl 3 ),δ:7.77(s, X 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使用单色化 Al Kα源,能
1H),7.38(t,J=7.8 Hz,2H),7.34~7.24(m,3H), 量是 1486.6 eV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