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36 - 《精细化工》2022年第4期
P. 136
·772·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9 卷
搅拌反应 16 h。TLC 监测〔展开剂为 V (乙酸乙酯)∶ 过滤,减压浓缩后,将粗产物用中压快速纯化制备
V (石油醚)=1∶10〕反应完全后,关闭反应,反应液 色谱进行纯化〔填料为柱层析用硅胶,粒径 37~48 μm,
自然冷却至室温。反应液用 200 mL 饱和氯化钠溶液 淋洗剂为 V (乙酸乙酯)∶V (石油醚)=1∶5〕,得白色
稀释,再加入碳酸钠 80.66 g (76.10 mmol),充分搅 固体 1.94 g,即目标化合物 N-[2-溴-4-(全氟丙烷-2-
拌 10 min。加入 100 mL 水,用乙酸乙酯(100 mL×2 基 )-6-( 三氟甲 基 ) 苯基 ]-3-[N-( 氰甲 基 ) 苯甲酰 胺
次)萃取,合并有机相,有机相依次用饱和氯化钠溶 基]-2-氟苯甲酰胺(NC-1),产率 85.88%。熔点:
1
液洗涤,无水硫酸镁干燥,过滤,减压浓缩,残余 84.0~85.0 ℃; HNMR (600 MHz, CDCl 3 ),δ:8.13 (d,
物经中压快速纯化制备色谱进行纯化(填料为柱层 J = 2.2 Hz, 1H), 8.08 (t, J = 7.5 Hz, 1H), 8.02 (d, J =
13.2 Hz, 1H), 7.91 (d, J = 2.2 Hz, 1H), 7.53 (t, J = 7.8
析用硅胶粒径 37~48 μm,淋洗剂为纯石油醚)后得
Hz, 1H), 7.39~7.30 (m, 4H), 7.25 (d, J = 7.4 Hz, 2H),
32.23 g 红褐色油状物,即中间体 4-(全氟丙烷-2-基)- 4.99 (s, 1H), 4.62 (s, 1H); 13 CNMR (151 MHz,
2-(三氟甲基)苯胺(Ⅶ),产率 78.89%。 CDCl 3 ),δ:170.68, 160.37, 155.62, 136.43, 134.57,
1.2.3 中间体 3-[N-( 氰甲基 ) 苯甲 酰胺基 ]-2- 氟 134.06, 132.92, 132.76, 131.41, 130.82, 130.25,
-N-[4-(全氟丙烷-2-基)-2-(三氟甲基)苯基]苯 128.31, 128.17, 127.34, 125.98, 123.38, 121.45,
甲酰胺(Ⅷ)的合成 121.11, 120.93, 119.11, 114.87, 91.85~89.19, 37.42;
–
HRMS (ESI),m/Z: [M–H] 理论值:685.9937,实测
向 50 mL 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 3-[N-(氰甲基)苯
值:685.9952。
甲酰胺基]-2-氟苯甲酰氯(Ⅴ) 1.92 g (6.06 mmol)、20 mL
1.3 生物活性测试方法
乙腈,磁力搅拌下加入溴化钠 0.63 g (6.12 mmol)、
1.3.1 小菜蛾(Plutella xylostella)室内杀虫活性测试
4-(全氟丙烷-2-基)-2-(三氟甲基)苯胺(Ⅶ) 2.00 g
取待测化合物 10 mg 溶解于 10 mL 丙酮/甲醇
(6.08 mmol)。反应液升温至回流,保持回流反应 5 h。
(体积比 1∶1)的混合溶剂中,制成质量浓度为
TLC 监测〔展开剂为 V (乙酸乙酯)∶V (石油醚)=1∶
1000 mg/L 的母液,然后用含有质量分数 0.1%吐温
4〕反应完毕后,关闭反应,反应液自然冷却至室温。
80 的静置自来水稀释成 10、5、0.5、0.05 mg/L 4 个
加入 50 mL 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,用乙酸乙酯(40 mL×
质量浓度。
2 次)萃取,合并有机相,有机相依次用饱和氯化钠
取直径 6 cm 培养皿,底部铺自来水润湿滤纸。
溶液洗涤,无水硫酸镁干燥,过滤,减压浓缩后将
取新鲜甘蓝叶片,用打孔器打出直径 3 cm 的叶碟,
粗产物用中压快速纯化制备色谱进行纯化〔填料为
用卫生纸擦除表面蜡质层,使用 Airbrush 喷雾器正
柱层析用硅胶粒径 37~48 μm,淋洗剂为 V (乙酸乙
反两面处理甘蓝叶,喷雾处理的压力为 68947.57 Pa,
酯)∶V (石油醚)=1∶4〕,得油状物 3.04 g,即中间
待测化合物的喷液量为 0.5 mL。待叶片干燥后叶背
体 3-[N-(氰甲基)苯甲酰胺基]-2-氟-N-[4-(全氟丙烷
向上置于培养皿中,每次处理接入 10 头 3 龄幼虫,
-2- 基 )-2-( 三 氟甲基 ) 苯基 ] 苯 甲酰胺 ( Ⅷ ) ,产率
1
82.29%。 HNMR (600 MHz, CDCl 3 ),δ:8.75 (d, J = 每次处理重复 3 次。处理后放入 25 ℃、相对湿度
15.2 Hz, 1H), 8.66 (d, J = 8.9 Hz, 1H), 8.11 (td, J = 60%~70%观察室内培养,处理 3 d 后进行实验调查,
7.7、1.8 Hz, 1H), 7.89 (d, J = 2.3 Hz, 1H), 7.86~7.82 记录试虫的死虫与活虫数,计算致死率,结果取平
(m, 1H), 7.52 (td, J = 7.7、1.8 Hz, 1H), 7.42~7.31 (m, 均值。本实验以溴虫氟苯双酰胺为阳性对照。
4H), 7.25 (d, J = 7.8 Hz, 2H), 5.05 (s, 1H), 4.55 (s, 1.3.2 二化螟(Chilo suppressalis)室内杀虫活性测试
+
1H)。ESI-MS(m/Z):[M+H] 理论值:610.10,实测 取待测化合物 10 mg 溶解于 10 mL 丙酮/甲醇
值:610.18。 (体积比 1∶1)的混合溶剂中,制成质量浓度为
1.2.4 化合物 NC-1 的合成 1000 mg/L 的母液,然后用含有质量分数 0.1%吐温
向 100 mL 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 3-[N-(氰甲基) 80 的静置自来水稀释成 5、2.5、1.25、0.625 mg/L 4
苯甲酰胺基]-2-氟-N-[4-(全氟丙烷-2-基)-2-(三氟甲 个质量浓度。
基)苯基]苯甲酰胺(Ⅷ) 2.00 g (3.28 mmol)、20 mL 稻苗准备:在恒温室(温度 26~28 ℃、相对湿
N,N-二甲基甲酰胺,冰浴搅拌下加入氢氧化钠 0.20 g 度 60%~80%,光照 16 h,黑暗 8 h)内用直径为
(5.00 mmol),反应液保持 0~5 ℃搅拌 10 min。向此 4.5 cm、高 4 cm 塑料小杯培养水稻,待水稻长至 4~5
反应液中加入 N-溴代丁二酰亚胺 0.61 g (3.43 mmol), 叶期时,选择健壮的、长势一致的水稻幼苗进行药
室温下继续搅拌反应 3 h。TLC 监测〔展开剂为 V (乙 剂处理,每次处理设 3 次重复。试虫准备:室内连
酸乙酯)∶V (石油醚)=1∶5〕反应完毕后,加入 60 mL 续饲养的二化螟,3 龄幼虫。采用喷雾法,手持喷
水,用乙酸乙酯(60 mL×2 次)萃取,合并有机相,有 雾器对稻苗进行全株均匀喷雾处理,每处理用药
机相依次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,无水硫酸镁干燥, 15 mL。稻苗喷雾处理后,放置阴凉处将药液晾干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