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3 - 精细化工2019年第12期
P. 33
第 12 期 崔维怡,等: 锰氧化物催化剂催化氧化甲醛的研究进展 ·2361·
近些年,一些学者已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去设计
合成锰氧化物催化剂,将锰氧化物负载到低空气阻
力的多孔材料上,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[68-70,73] 。例如,
Sidheswara 等 [73] 将合成的锰氧化物应用到颗粒过滤
介质表面,通过实验评估了不同流态和污染物浓度
下甲醛的去除效率,在室温下甲醛转化率大于 80%,
持续操作 35 d 后,甲醛消除效果依然很好。研究认
为涂有这些催化剂的低成本的颗粒过滤介质可在通
图 6 (a)MnO x -CeO 2 和(b)Ag/MnO x -CeO 2 催化剂上 风系统中安装使用 6 个月以上,如果受到预滤器的
氧物种的传递 [47,71] 保护,最长可以使用 12 个月。长期稳定性是衡量催
Fig. 6 Oxygen transfer mechanism on (a) Pt/MnO x -CeO 2 and (b) 化剂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。对于锰氧化物催化剂,
Ag/MnO x -CeO 2 catalysts [47,71]
可以采用热能再生的方法保持长期稳定。例如,在
一般来说,在氧化反应过程中,氧的活化包括 室内环境中,可以将它与家用加热器、空调电加热
表面吸附的氧分子和晶格氧物种,因此,氧分子的 器相结合使用。由此说明,作为一种有效消除室内
解离也常常被认为是催化氧化反应中关键的步骤。一 甲醛的技术,采用锰氧化物催化剂催化氧化甲醛具
些学者认为表面吸附的氧物种也是重要的活性物种。 有很大的应用潜力。
Wang 等 [72] 设计了具有不同数量锰空位的水钠锰矿
型层状 MnO 2 催化剂用于甲醛催化氧化反应,并探 6 结语和展望
讨了甲醛催化氧化循环机理(图 7)。甲醛与水钠锰
锰氧化物是一种结构多样的过渡金属氧化物,而
矿层间水分子的氢键结合吸附在上面,随后甲醛及 且原材料廉价易得、资源丰富,近年来成为室内空
−
−
其他的水合物(甲二醇)被表面活性氧(O 2 、O 或
气中甲醛催化氧化的热点研究材料。目前,锰氧化
末端 — OH ) 依 次 氧化成 亚甲 二氧基 中间 物 种
物在甲醛低温催化氧化反应中已经表现出较好的催
(DOM)、甲酸盐、碳酸盐和 CO 2 。在甲醛氧化过
化性能,但现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:室温下甲醛的
程中吸附的 O 2 被消耗后,会出现氧空位(V O ),然
转化率较低;锰氧化物催化氧化甲醛的反应机理研
后空气中的氧分子被吸附在 V O 上解离(O 2 + V O 究不多,对于催化性能的提高仅停留在归于锰氧化
−
−
−
−
→O 2 + O )。消耗掉的表面 OH 可以通过反应(O 2 + 物具有多种形貌和晶型结构、更多的活性位或者更
−
H 2 O → 2OH )进行补充。在水钠锰矿表面,由于锰 多的氧空位等原因的阶段,锰氧化物的形貌结构和
+
空位(V Mn )的存在,K 补偿了它的电荷不平衡,促
催化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很模糊。要想代替催化
进了表面活性氧的形成,而表面活性氧物种又作为甲
性能优异,但资源匮乏、价格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,
醛氧化的活性中心,因此,促进甲醛循环氧化。
实现制备高效、经济、环保的锰氧化物催化剂,并
将其应用到环境空气净化领域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。
综上所述,对于锰氧化物催化剂,今后的研究
方向有:(1)设计合成锰氧化物产生更多的缺陷位,
提高活性面和活性位的数量;(2)在提高锰氧化物
催化剂催化甲醛效率的同时,进一步阐明与补充各
因素之间的主次地位和内在联系,在催化机理方面
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;(3)从实践应用的角度进
+
图 7 K 补充锰空位的层状 MnO 2 催化剂上甲醛氧化反应 一步设计合成锰氧化物复合材料,如采用碳材料基
路径 [72] 质或纤维基质等进行复合。此外,以往研究中目标
Fig. 7 Reaction pathway of HCHO over layered manganese 物大多都是单一的污染物甲醛,为了更接近实际的
+
dioxide with K -compensated manganese vacancies [72]
室内空气污染环境,以后的研究可以尝试处理多种
室内污染物的混合物,这样才可以使锰氧化物催化
5 锰氧化物催化剂的应用前景
剂走出实验室,在实际的室内空气污染治理中得到
广泛应用与认可。
催化氧化法具有能耗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,是
一种非常有效的甲醛消除技术。在使用的各种催化 参考文献:
剂中,锰氧化物催化剂价格低廉、消除甲醛效果较 [1] Tunga S, Sibel M, Rainer M. Formaldehyde in the indoor
好,在室内空气净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。 environment [J]. Chemical Reviews, 2010, 110(4): 2536-257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