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2 - 精细化工2020年第2期
P. 32

·234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细化工   FINE CHEMICAL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37 卷

            H-ZSM-5 上乙烯甲基化中的卡宾物种,但发生卡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取 C—H 键上的质子,这对弱碱性的沸石几乎是不可
            机理的可能性非常小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实现的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TH 的早期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个 C—C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键的形成上,在过去十年中,吸附在沸石孔道内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甲醇分子,不能直接以稳定状态在催化剂上发生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反应   [22]   已达成了广泛共识。直接 C—C 键耦合存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两个理论上的瓶颈:一是内鎓盐中间体的不稳定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性;二是协同反应 C—C 键形成的高能活化能垒                   [23] 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形成过程如图 5 所示。Lesthaeghe 等             [25-26]  使用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NIOM 方法计算了多种途径甲醇分子形成 C—C 键
                       a—α-消除反应;b—SMS 分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活化能和速率常数,发现 C—C 直接偶联的活化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4   卡宾离子机理示意图       [17]
              Fig. 4    Schematic routes of the carbene mechanism  [17]   能垒非常高(约 200 kJ/mol)。Song 等 [27] 在甲醇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馏的实验中发现,H-ZSM5 和 H-SAPO-34 上甲醇转
            2.3   自由基机理(Free radical mechanism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化为烃类的催化诱导期对甲醇进料中的杂质浓度非
                 早期自由基机理认为,自由基是由 DME 与沸
            石分子筛上的顺磁中心相互作用形成的,再通过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常敏感,以至于如果确实发生直接 C 1 偶联,则实际
            接偶联反应生成 C—C 键,如反应 8~11 所示               [20] 。     反应速度显著慢于微量杂质引发的,所以 C 1 单元在
            CH 3 OH + Z—OH→ CH 3 O—Z + H 2 O     (反应 8)        催化诱导期不太可能直接形成 C—C 键,任何这样
                CH 3 O—Z + R·→·CH 2 O—Z + RH  (反应 9)           的反应都可能被甲醇与各种来源的烃类杂质的共反
                 •CH 2 O—Z + ZO  → Z—O::CH 2    (反应 10)        应所掩盖。Wu 等       [28] 和申文杰  [29] 通过对催化剂进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↕ + ZO·              液氮淬冷和固体核磁表征发现,催化剂的初始反应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                   段发生在表面 C 1 吸附物种(甲醇和 DME)和 C 1 活性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Z—O—CH 2
                   HR + ZO·→ R·+Z—OH            (反应 11)        物种上(SMS 和 DOMY),并成功捕捉到 DME C—H
                 从自由基的反应历程来看,R·在反应中不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键活化后生成的类亚甲氧基(methyleneoxyanalogue)物
            耗,相当于“助催化剂”。催化剂上活性位点的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种,揭示了 MTH 反应初期 C—H 键断裂和 C—C 键
            原是通过自由基传递反应实现的,这表明反应中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耦合的协同作用机理。但从工业实际角度来看,研
            需要具备一定的共价能力,且酸性不能很大,因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究催化稳定阶段时烃类的生成,即初始 C—C 键生
            该机理可能是发生于酸性较弱或者明显失活的催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成后如何形成低碳烯烃,具有更加重要的实际应用
            剂上  [21] 。自由基机理的主要弊端是需要强碱中心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价值和研究意义       [30] 。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5   第一个 C—C 键的形成     [24]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. 5    Formation of the first C—C bond  [24]

            3   间接机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和烷烃或环化反应生成芳烃。

                 20 世纪 90 年代初,Dahl 和 Kolboe 提出了一种
            称为 HCP 机理的间接反应方式            [31-32] ,反应机理如图
            6 所示。他们认为甲醇首先在沸石分子筛空隙中形
            成(CH 2 ) n 的 HCP 物种,代表着一种吸附物质,与普
            通焦炭有着很多相似之处,这些物种具有很高的含

            碳量和不饱和度。一部分 HCP 物种通过脱烷基化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6   HCP 反应机理   [33]
            应生成低碳烯烃,另一部分通过甲基化反应生成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. 6    HCP reaction mechanism [33]
   27   28   29   30   31   32   33   34   35   36   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