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7 - 《精细化工)》2023年第10期
P. 87
第 10 期 韩 捷,等: 镍基催化剂调控的炔烃选择性加氢研究进展 ·2165·
比的增加,催化剂的稳定性逐渐提高。这主要是由 这与包晶相图中 1500 ℃下形成的 NiOs 合金(Ni/Os
于 Ni 和 Cu 的相互作用可降低催化剂对乙炔和乙烯 物质的量比值为 0.15)形成鲜明对比,且在该合金
的吸附能,从而阻止了乙烯的过度加氢和低聚物的 催化下,(Z)-二苯乙烯的产率达到 38%,明显优于单
产生。 金属 Ni 基催化剂 6%的产率,表明 NiOs 4 合金具有
Cu 不仅可与 Ni 形成合金,也可增强 Ni 与载体 较高的应用潜力。
之间的相互作用,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。GU 等 [45] CHEN 等 [49] 研究了铟(In)对 Ni 基催化剂的修
利 用原子 层沉 积( ALD) 法制备 了石 墨氮化 碳 饰作用,并对比了 Ni/SiO 2 和不同 Ni/In 物质的量比
(g-C 3 N 4 )负载的 NiCu 催化剂(Ni 1 Cu 2 /g-C 3 N 4 )。 值的 Ni x In/SiO 2 (x=1~10)催化剂对乙炔选择性加氢
该催化剂活性位具有线型 Ni 1 (OH) 2 Cu 2 三聚体结 反应的效果。结果表明,In 对 Ni 的隔离和电子转移
构,这说明 Ni 不仅与载体中的 C、N 相互作用, 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选择性,并减少了乙炔的低聚
同时还被两个 Cu 原子通过两个—OH 进行空间限 反应。不过,类似于 Ni x Ga/SiO 2 [33] ,Ni/In 物质的量
制,以提高乙炔加氢过程中催化剂的稳定性;另外, 比过低,导致催化剂的酸性增强,易产生积炭,致
Cu 原子对 Ni 原子的单分散作用使活性位点对反应 使催化剂失活。
物吸附和产物解吸都具有高度适应性,提高了催化 Ni 基合金/IMC 催化剂是利用不同金属之间的
剂的活性。结果表明,Ni 1 Cu 2 /g-C 3 N 4 催化剂在 160 协同作用来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,但也伴随一定活
–1
℃时 ,活性为 7.01 h ,分 别是 Ni 1 /g-C 3 N 4 和 性的损失。同时,合金/IMC 的制备往往需要很高的
Cu 1 /g-C 3 N 4 的 11 倍和 58 倍,并可稳定使用 350 h, 温度,且较难得到单一组分的 Ni 基合金/IMC 催化
无“绿油”和积炭的产生,体现出各组成之间的协同 剂。另外,在使用过程中,如何保持合金/IMC 结构
效应。相比于贵金属催化剂,NiCu 催化剂的适用温 的稳定,也是其大规模应用的一个挑战。
度较高(160~250 ℃),导致生产能耗增加,且易产 2.3 Ni 基非金属化合物
生积炭。 类似于合金/IMC 的形成,一些相对原子质量较
对于 Ag、Au 而言,除了降低较高的合金适用 小的元素(如 C、N、P 等)也可进入金属 Ni 的晶
温度,解决与 Ni 的互溶问题也至关重要。PEI 等 [46] 格中,形成 Ni 基非金属化合物,从而改变 Ni 活性
中心的几何和电子结构,调控 Ni 基催化剂的活性
合成了一系列不同 Ni/Ag 物质的量比的 AgNi/SiO 2
催化剂,当 Ni/Ag 物质的量比值≥0.5 时,存在未合 和选择性 [18,50-53] 。
金化的 Ni 纳米粒子(NPs),其催化性能与单金属 2.3.1 Ni 基碳/氮化物
Ni/SiO 2 催化剂相似;当 Ni/Ag 物质的量比值≤0.25 不同于 H 原子对催化剂选择性的负面影响 [18] ,
时,大部分 Ni 与 Ag 存在相互作用,乙烯的选择性较 当 C、N 等原子占据金属间隙位置时,催化剂可抑
高。与 Ni 或 Ag 的单金属催化剂和简单物理混合的 制亚表面氢化物的形成及扩散,减弱烯烃在催化剂表
Ni、Ag 双金属催化剂相比,Ni/Ag 物质的量比值为 0.25 面的吸附,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烯烃的选择性 [54] 。
的 AgNi/SiO 2 催化剂对乙烯的选择性提高了 600%。 这得益于 C、N 等原子对过渡金属电子/几何结构的
值得注意的是,Au 只能吸附激活 C≡C,对 改变,直接影响了其费米能级和态密度。
C==C 的吸附能力非常弱。即使在过量烯烃存在下, 受限于 Ni 的易氧化性和较小的原子半径,C 原
Au 基催化剂也会有较高的烯烃选择性,这引起研究 子较难进入 Ni 基催化剂的间隙位置。NIU 等 [55] 在
者的极大兴趣 [40] 。但是 Ni、Au 两种元素互溶性差, Ni 中引入少量 Zn 形成 Ni 3 Zn,在基本不改变 Ni 基
难以形成合金。为此,BRUNO 等 [47] 借助胶体法合 催化剂电子结构的同时,将 Ni 的八面体空间半径从
成 NiAu 催化剂,其在 1-辛炔选择性加氢过程中的 0.0517 nm 扩大至 0.0524 nm,有利于游离的 C 原子
综合催化性能明显高于 Ni 或 Au 单金属催化剂,并 在温和的温度下溶解和扩散到 Ni 金属结构中,并与
可稳定使用 1 周,其间碳平衡达到 100%。催化剂中 周围的 Ni 原子配位生成 Ni 3 ZnC 0.7 。高角度环形暗
Au 的加入抑制了 Ni 对 H 2 的吸附,降低了催化过程 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(HAADF-STEM)和高分辨
中 H 2 的覆盖率,因此,选择性提高。 透射电子显微镜(HRTEM)表征结果显示,C 进入
2.2.3 Ni-其他合金 到了 Ni 3 Zn 的晶格间隙中(图 5)。负载型 Ni 3 ZnC 0.7
EGEBERG 等 [48] 首次报道了镍锇(NiOs)合金 催化剂在不同 H 2 /炔物质的量比下均具有较高的选
在二苯乙炔选择性加氢中的应用。由于制备过程中 择性,且在乙炔加氢反应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。这
油胺的使用,得到的 NiOs 催化剂具有均匀的合金结 种显著改善归因于两个要素:间隙 C 对 Ni 表面/次
构。其中,在 300 ℃的合成温度下,NiOs 催化剂中 表面结构的调节;阻止了碳质碎片在催化剂表面的
得到了 Ni/Os 物质的量比值为 0.25 的 NiOs 4 合金。 积累。